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挖掘古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仙坑村充分挖掘古色资源,注重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客家红生态茶园中,农户们在采摘茶叶。
创新推行“公司+农户”运营模式
近日,仙坑村委会里人头攒动,村民聚集在东源县美丽乡村康禾运营有限公司+仙坑古村合作款项发放仪式现场。此次共为仙坑村57户村民发放33.8万元研学分红。“今年村里来了好多支研学队伍,我负责教学生插秧、做农家菜,拿了好几千元分红。”仙坑村村民江丽珍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仙坑村深耕文旅产业发展,抓住研学旅行热潮,打造和完善研学实践,创新推行“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组织村内闲置劳动力,让村民变“股民”,以房屋入股的形式,盘活资源,将农田、菜园子、厨房、餐厅、卧室都变成了研学的资产,为学生们提供住宿、餐饮、农事体验等服务。2024年初至今,仙坑村的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接待学生2万余人次,入股农户分红总数60万余元,创下历史新高。村企携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所有村民都是我们的股东,一起来运营,我们负责拉订单、做计划。”东源县美丽乡村康禾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帆介绍,现在参与研学服务的农户有70多户,今年以来发放了3次分红,有60万元左右。村民“鼓了钱袋”,村里美了生态。
文旅赋能产业,擦亮客家文化品牌
在仙坑村,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留存有深厚的河源客家特色文化和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这里环境很好,体验感不错,非常适合前来打卡。”来自广州的游客蔡女士说。
仙坑村人气足、环境美的乡村景象背后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成果。“仙坑村有20多幢清代客家建筑,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将古民居打造成客家建筑艺术景观和古建筑游览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客家文化的窗口。”康禾镇仙坑村党支部书记叶永权介绍,每到假期,就有不少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过来感受客家传统建筑的魅力。
乡村旅游蒸蒸日上,乡村产业欣欣向荣。在仙坑村的客家红生态茶园,满山的茶树错落有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据介绍,客家红生态茶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茶园已经带动了超过100户农户加入到茶叶种植中来,带动当地村民流动就业300余人。“我们茶产业主要是由客家红有限公司管理,村集体有100亩也是一起管理,农户入股了有60多万元,每年带来有8万多元分红,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基本上会有事做。”叶永权说。
近年来,仙坑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等多项荣誉。该村在党建聚力乡治、文旅赋能产业、综合配套乡建全面发力,持续擦亮客家文化品牌、休闲旅游打卡点、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名片,实现农文旅高度融合发展,让乡村美起来、让文化活起来,更让村民富起来。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吴锐婷 黄文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