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多措并举,跑出典型村培育“加速度” 书写高质量发展活力篇章
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到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谋篇布局,升级产业定位,以“头号工程”中的“头号任务”力度抓实抓细典型村培育工作,跑出典型村培育“加速度”,书写水背高质量发展活力篇章。
美丽的水背村。
精心布局 力促“阳明客乡”绽新彩
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详细可行的“典型创建”和“绿美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围绕突出“千年古村”“阳明文化”“客家文化”等村情特色,水背村实施休闲长廊、阳明广场、沿河步道、荷花观赏栈道、古榕树广场等2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王阳明研学馆、王阳明巡检司修复等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
同时,水背村全面摸排短板弱项,厘清家底,建立12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项目库,明确建设目标、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稳步推进入库项目建设。
积分共治 共建“绿美水背”新风貌
自2020年以来,水背村对乡村基层治理开启了“网格+积分”的有益探索,并于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水背村将积分与奖励挂钩,与“清洁家庭”“最美家庭”等评比挂钩,极大鼓舞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积极性。水背村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干、带头做,大力动员村民参与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家禽圈养,落实落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坚持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同时,水背村鼓励村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打造“四小园”。目前,全村建成“四小园”53个,打造一个村级“四小园”示范点,散落在村中各处的“四小园”为水背宜居宜游提亮增色。
2024年以来,水背村结合绿美行动和美丽庭院建设,聚焦“四旁”“五边”,融合兴绿、扩绿、护绿策略,全面提升绿化美化品质。在美丽庭院建设中,累计建成美丽庭院59户,进一步推动家禽鸡舍圈养项目建设,打造“小禽园”。在绿美行动中,积极开展“一河两岸”植树造林活动,全村共植树1140株,包括珍贵树种352株,进一步绘就美丽庭院与绿美河岸相映成趣的秀美景观。
细琢产业 构建“和美乡业”新格局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振兴。立足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水背村积极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县城郊游胜地。水背村一手抓土地流转工作,一手抓龙头企业引进优良黄金百香果培育种植技术,打造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流转土地700亩,种植百香果300亩,初步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百香果品牌;持续推进沃柑、白莲、葡萄等种植基地扩面提质、增销提效。为传承好、发展好阳明文化、客家文化和古建筑资源,水背村积极推动王阳明文化相关旅游景点建设,精心谋划研学课程,全域打造阳明IP。同时,以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发展田园观光、蔬果采摘、亲子游玩等业态,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
接下来,水背村将以全镇典型产业项目的培育力度,把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和平县现代农业综合体,更好融入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当中,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