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丛书》发布 标准化赋能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叶宇辉 戴小茜 10月14日是第55届“世界标准日”,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当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河源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丛书》,为助推河源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
河源米粉作为河源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其细腻的口感、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优强行动,大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提升项目,指导市食品检验所、广东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河源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丛书》,以标准“系列化、模块化、统一化”为抓手,充分发挥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推动河源米粉全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
《河源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丛书》包括了《河源米粉管理标准体系》《河源米粉工作标准体系》《河源米粉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河源米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验收、生产加工工艺、质量检测与控制、包装、储存和销售等,通过标准化引领,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围绕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工作要求,《河源米粉工作标准体系》制定了包括人员工作要求、原辅料验收、仓库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日常监督检查等全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形成可供河源米粉生产、研发、销售单位的技术人员,以及各级食品监管机构人员、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院校有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体系。
《河源米粉技术标准体系》包括了八大项目标准、30个小项目,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食品安全源头抓起,对米粉的主要原料大米的品种选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严格规范,确保原材料的安全与优质。衔接生产加工环节,详细规定了米粉的制作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卫生要求,为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
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标准化培训,牵头制定“土特产”标准,大力培育“圳品”企业,不断完善构建重点农产品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定发布“土特产”相关地方标准21项,团体标准7项,共有茶叶、油茶、猪肉、百香果等30个产品获评“圳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