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想起了牛轭

从乡村走出,居住城里三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见过农人给耕牛的颈上套上牛轭,扶着犁把,扬起牛鞭犁田的情景了。如今,回到老家,看到杂屋里闲置的一张旧木犁,便想起了那时的牛轭。

年少的时候,在乡村里生活的我,每当一年开春的时节,就能看见农人们,牵着一头耕牛,扛着一张犁,手里拿着一根牛鞭,下到田间地头,开犁忙着农事,拉开了一年耕耘播种的序幕。

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牛轭是农人开展农业生产主要的农具之一。这种农具有曲木做成的,也有由两根木头,用榫头做成一种弯曲的牛轭。牛轭套在了耕牛的颈上,耕牛的肩上就负有一种重任,不可推卸。

那时节,在我的老家农村,农人对一些长大成人,开始成家立业的孩子,经常用一句口头禅“牛轭上颈,没法逆舵”来形容,说明孩子长大后,已经肩负起了人生不可推卸的重任。

“块块荒田水和泥,精耕细作走东西。”可以说,在那个时期农人的心目中,耕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它的勤劳也是值得点赞的。

不是么?人们常常把社会上那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成“老黄牛”。“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当年耕牛精神的一种真实写照。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经常给耕牛套上牛轭,握着犁把犁田时,拿在手里的牛鞭只是一种摆设,偶尔扬起鞭子,在空中摔出几声“叭、叭、叭”的声音,也只是增加犁田时的一点气氛而已。

耕牛每天套上牛轭以后,农人只要在嘴里“起、起、起”地喊几声,耕牛就会奋力地拉着犁跑。顿时,一块块被犁头翻起的泥土,波浪似的倒在了农人的眼前。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时节,我看见耕牛套上牛轭,就自知责任在身,不会怠慢。有的时候,耕牛套牛轭的肩头,被牛轭打去了皮,透出了鲜红的血肉,引得苍蝇蚊子来袭,但耕牛没有叫苦,推脱重任,停止劳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的逐步实现,已鲜见耕牛犁田,从此,牛轭就成为了乡村一种闲置的农具。但是,我却认为,尽管牛轭已经退去了它的用武之地,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都应时刻套上一个牛轭,有一种“牛轭上颈”的责任感,为人生,为家庭,为国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用扬鞭自奋蹄!

作者:陈青延






上一篇:寻根
下一篇:母亲的窗花事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