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腊八祈丰年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每年的腊八节都是喜迎新年的开端。清晨吃过腊八饭,我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初醒的乡村,仿佛新年就在不远的地方招手,恍惚中似乎能看到男女老少温馨的笑容和崭新的衣装,就连空气都散发着喜庆的气息。
按照家乡习俗,乡村人家过腊八节必须要吃腊八饭。腊八饭与腊八粥大同小异,前者更加黏稠,可以代替三餐主粮。腊八饭以大米作为主要材料,加入少许糯米增加黏稠度。红枣洗净后在热水中煮上一会儿去除枣皮中隐藏的苦味,只保留甜香的质地。花生、红豆、玉米、豌豆、小米等不易成熟的食材必须提前用水浸泡一整晚,避免形成夹生饭。各种食材搭配比例全凭心得体会,熬煮火候各有差异,由此形成了腊八饭一家一味的特点。
腊八饭的最佳搭档是白菜豆腐烩粉条。父母将晾晒以后清甜爽脆的白菜切成条块状,以葱姜肉片炝锅打底,倒入白菜翻炒至断生,以家常调料烹出鲜香的底味,再依次加入粉条、豆腐进行烩煮,直至彼此融合,成为滋味美妙的家常菜肴。在我的印象中,无论煮饭还是烩菜都是以铁锅作为灶具,以柴火作为燃料,在绵延均衡的火力加持下,饭菜更加香甜可口。
吃腊八饭颇有讲究,必须全家共同用餐,而且要尽早吃完,尽量多吃。按照传统说法,吃得越早则来年粮食成熟越早,吃得越多则粮食产量越多,如此就能远离温饱之忧。在每年腊八清晨,父母往往都是不到五点就要起来忙碌,将饭菜准备妥当后便来到里屋催促我们起床。面对嗜睡赖床的我们,父母会用连哄带逗的语气说道:“快起床,吃完早饭去抓‘腊八猴’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顿时困意全无。洗漱完毕后,全家人围坐在老屋的餐桌前,尽情享用香喷喷的饭菜。饭后,父母不再提及“腊八猴”的话题,不明就里的我们只能追问,“腊八猴”在哪,何时去抓‘腊八猴’等问题。父母选择强忍不笑,随意搪塞几句后便忙着清洗碗筷,收拾灶台。面对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只能识趣地回屋休息,将疑问暂时埋在心底。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渐渐知晓了其中真相,所谓的“腊八猴”不过是父母杜撰的故事,为的是让我们在起床时保持良好情绪。至于腊八饭,他们自然知晓这与庄稼收成并无关联。在那个年代,他们朴素地将渴望丰收的美好愿望赋予到腊八饭的寓意中,从而在未来时日里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憧憬新年新希望。如今生活条件改善,饱腹已然不是奢望,在腊八节祈盼丰年的习俗却已成为我们的行为自觉,依旧在虔诚坚守。
五谷飘香的腊八饭,镌刻着儿时的美好时光,浸润岁月静好、祥和安康,始终都是我们倍加眷恋的味蕾记忆。我们居安思危也要饮水思源,唯有牢记本分,不忘来时路,才能怀揣至真至诚的信念,坚定地走出拥抱未来的脚步,进而踏着岁月的基石,迈向羁绊乡愁却能创造诗意幸福的远方。
作者:刘学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