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老街的年味
就要过年了。
在车水马龙之间,逝去的岁月,还有曾经为之想念的地方,好像从未走远。在佗城五年的生活,让我真切感受到佗城不再是铁路建设者一个暂时栖居的地方,而是经常梦里可以回到这里有着千斤般分量的乡愁。
记忆中的佗城老街,就像一杯客家黄酒,走得越远,离开的时间越久远,越让我感到醇厚、甘冽而难以忘怀。而新年的老街,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龙川客家人的过年习俗里,他们总会赶到佗城老街,乐滋滋地将一份记忆中的年味带回家。
其实,我每次来到佗城老街,内心总会萌发不同的思绪。学宫的红墙灰瓦,祠堂的层层屋檐,在斑驳沧桑风雨的痕迹里,印证了千百年来流逝的光阴。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集市,一时间佗城的街道上变得十分热闹。货摊上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各种春联、年画、大红灯笼、中国结和生肖挂饰。在笔走龙蛇的老师傅们的一撇一捺间的真挚情意中,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一张张饱含神韵的“福”字便展现在大家眼前。此时,春联、年画、福字、窗花、红包袋……墙上挂的,地上铺的,手里拿的,洋溢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心底里流淌着的幸福的清泉。
当然,最热闹的还是佗城骑楼老街。一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旧时光里,两旁的建筑大多保留着民国初期风格的骑楼,联排并立,具有南洋的装饰风格。这些房屋一般是第二层以上住人,一楼为商铺,骑楼上层探出街道,形成走廊,商铺与其之间连成一片,称为“骑廊”。有些老旧门面,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装饰风格,用木板拼接而成,开关门时需一页页装卸。
佗城老街,是龙川人记忆深处的地标。街道上有大大小小的早餐店、榨油作坊、酿酒作坊和各种小商店。要是留心,还能在小商店里发现传承了几十年的老点心铺子和属于佗城人记忆中的客家老味道。
小吃的摊子早早地支起来了,摊主们的案板上堆满发面,灶台里架起炭火,油锅里泛着油花,笼屉里弥漫着蒸汽。货架上已经摆满了新鲜出炉的:有油亮飘香的炸煎圆、糖环、米花糕、牛耳朵、铁勺喇、甜粄……置办年货,总是少不了这些客家小吃。那每一样都是熟悉的家乡年味,是众多背井离乡游子的浓浓乡愁。
“有记忆以来,每年过年备年货都会有煎圆、油角等的‘身影’,以前会自己做,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到老街购买,客家年还是得有客家‘味’才行。”我的好友阿旭说。
阿旭,是佗城镇一所小学的老师,土生土长的佗城人。她说,在佗城的老街上,还有一道著名的菜肴是“佗城三宝”——即豆腐丸、卷春、香信,是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食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很多的佗城人来说,这就是家的味道。
佗城老街,走过斑驳的岁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以自己的古韵和质朴,默默地孤独踞于闹市一隅,静静目睹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不断嬗变。当你向它走近时,它就会悠悠地敞开自己那深沉而又耐人寻味的胸怀,诉说着它别致的风骨和高致。
我终于明白,一碗热乎乎的钵仔土猪肉汤,一份酥甜而不腻的油果,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龙川独有的客家美味。这节日的氛围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我体会到了老街的这份温暖的味道和厚重的情感寄托。
这正是梦里一直所寻觅的佗城老街客家年的味道,亦是生命里笑靥如花的幸福人生。
作者:铁朦胧
上一篇:携一份浓情踏归程
下一篇:雨水,浸透思乡的情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