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那一碗甜甜的元宵

小时候过完年,最期待的就是妈妈做的元宵了。

年前,妈妈就会在一口大缸里泡上十斤左右的糯米,泡上一天,直到米能用手碾碎就泡好了。这时候,妈妈就会把糯米捞起来沥干水,送到村头的加工厂磨成细细的糯米面。刚刚磨好的糯米面还是湿的,抓在手里使劲能捏成一团,还需要晒上几天太阳才行。

晒糯米面就是我的工作了,在门口摆上两条大板凳,上面放上一个大大的竹簸箕,里面垫上报纸。我把糯米面均匀地平摊在上面。我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坐着晒太阳,一边看书一边看着糯米面,防止有鸟来吃。晒上几个小时,就起身用筷子划一划,翻一翻面粉,让它晒得更均匀。用筷子翻动糯米面时,细细的面粉随风飘上来,在冬日的阳光下飞舞,吸到鼻子里是一股淡淡的米香味。

终于等到了正月十五,妈妈拿出了晒好的糯米面做元宵。在我们老家,元宵是滚出来的。揪一小块糯米面团,放进盆里滚,让每个元宵都沾上面粉,滚得圆溜溜的,就算是做好了。妈妈每次滚的元宵都是小小巧巧的,像一颗颗白玉珠子整齐地摆在盆里。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里,一会就熟了,漂浮在水面上,一个个圆润可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捞起来吃到嘴里。

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吃元宵了。妈妈给我和妹妹每人盛上一大碗,再在桌子上放上一碟白糖,让我们蘸上糖吃。小心地夹着元宵,放到碟子里翻动,直到它表面裹满了细细的糖,再送入口中,细碎的糖粒在口中跳跃,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越嚼越有劲。元宵软糯香甜的口感在此刻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我和妹妹一个又一个往嘴里塞着元宵的时候,妈妈在一旁总是不停地提醒着:“慢一点吃,还烫,小心噎着。”看到碗里的吃完了,她又会问:“吃饱了吗?锅里还有呢。”我们都说吃饱了,妈妈才开始吃,边吃边说:“吃饱了好,吃饱了出门就不想家了。”因为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就要上学了,一个学期才回来一次。再后来,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离家越来越远,离妈妈也越来越远,但是记忆里元宵的味道却越来越鲜明。

每到元宵节,就会想起妈妈做的元宵。有时候也会去超市买一些回来应个景,买回来的元宵很好看,五彩缤纷的,里面包有各种馅料,但是煮熟了,却总也吃不出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来。我试着学妈妈的样子自己做元宵,用水去和糯米面,笨拙地去揉面团,没想到糯米面却黏在我的手上,甩都甩不掉,更别说搓成团了。我狼狈不堪地打电话问妈妈,她说要用温水和面,一点点地加水,慢慢地揉成团,不要急。我没有那个耐心,终究还是没有做成元宵。

小时候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费那么多道工序制作一碗元宵,现在才懂得,因为爱,才会不怕麻烦去做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小小的元宵里藏着最深的母爱,所以味道才那么香甜,让人难忘。

作者:冯广菊






上一篇:圆润元宵(组诗)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