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习俗上灯节
正月初十过后,年也快过完了,儿时的我们等待的是正月十三上灯节,这一天村里的祠堂也会热闹热闹。你听说过“正月十三上灯节”吗?有些人说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陋习,家中添了男丁,才有机会在祠堂里挂上花灯,其实传统习俗不能只从单方面看,会流传下来,自有其中的缘由。
正月十三上灯节,是古老而神秘的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村里的人都会在自家门前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点亮新年的希望与祝福,寓意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上灯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当时人们认为灯笼可以驱赶邪恶,带来光明和好运。因此,上灯节不仅仅是庆祝家中添男丁的日子,更是人们祈求新年平安、吉祥的象征。
在我们家乡,上灯节前几天,长辈或者添丁的父亲会去镇上赶集市,提前购买灯笼。灯笼各式各样、精致美观,便宜的几十块一只,贵的要上千元。家中添男丁的,要挂一只灯笼到祠堂厅中央,在灯笼里绑红绳,代表添丁后继有人,告诉先祖的意思,以及保佑男孩健康长大成人、人丁兴旺等美好祝愿。除了购买灯笼,还要开始着手准备菜单事宜,以及邀请大厨、洗菜洗碗人员,安排人手到位干活,并邀请村里的居民上灯当日来庆祝。
上灯当天,大厨忙得不可开交,杀猪、杀鸡鸭,切牛肉、鱿鱼,焖猪肉、鱼虾等,“上灯圆子落灯面”,宴席菜单里也少不了汤圆。家里添丁的长辈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将猪肉和鸡一起煮熟准备祭拜先祖。锣鼓声、鞭炮声迎接着他们去祠堂挂灯笼,参拜供奉先祖。回来后和亲戚街坊入席,举办酒席。
不仅如此,正月十三上灯日还与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紧密相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谷丰登意味着粮食丰收、生活富足。而四季平安则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安宁的美好祝愿。通过上灯节的一系列客家习俗,将这些祝愿融入其中,希望新的一年顺风顺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正月十三上灯节不仅是庆祝家中添男丁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作者:杨萍
上一篇:榕丰革命子弟学校旧址
下一篇:新春时光书香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