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探寻阮啸仙的足迹

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阮啸仙先烈的故乡。近年来,下屯村以“红色为底色、绿色为支撑、古色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每天游客络绎不绝。这个地方我曾经来过近十次,可我一个字也没有写下来,我怕我稚嫩的笔触,写不出先烈的突出贡献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怕我拙劣的文字,表达不出我对先辈的崇敬与虔诚之情。

前不久,我读了陈其明先生著的《阮啸仙纪事》,对阮啸仙烈士的事迹肃然起敬。于是,萌发了再一次到下屯村探寻阮啸仙足迹的想法。

我来到下屯村审计广场,眺望以先烈名字命名的“阮啸仙纪念大桥”。大桥横跨静静的东江,把南岸的义合圩镇与北岸的阮啸仙故居连接起来,给东江两岸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便利,附近居民往返东江两岸只能乘渡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建桥前后的交通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雄伟坚固的大桥上车来车往,蓝天,白云,远山,绿竹和桥,构成东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沿着台阶走下山,我来到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前面宽阔的土地上,眼前是郁郁葱葱的农作物。我忍不住问村里人,这里有没有之前阮啸仙家的土地?他们热情地招呼我,虽然说不出阮啸仙家土地的具体位置,但主动地向我介绍阮啸仙小时候家里的情况,生动地讲述他的童年生活和上学经历;讲述阮啸仙小时候动员穷人反对富人耕牛践踏庄稼,叫人轮流看管、保护庄稼的故事。好像那些都是他们亲眼所见一样。其实,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人见过阮啸仙,但是阮啸仙青少年时期在故乡的轶事却家喻户晓。我想,这大概是他们都以阮啸仙为骄傲吧。

沿着山边的水泥路往前走,就能看见白墙黑顶的闻啸轩学堂。这是阮啸仙八岁至十一岁时与伙伴们一起读书的学堂。一进学堂门就能看见一个半身的阮啸仙塑像,塑像上边挂着陈毅的诗句:“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我在塑像前驻足良久,细细地品读诗中的每一个字,感觉字字千钧、铿锵有力,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认真观看馆里展出的每一个文物、每一张相片、每一份资料,从“少年阮啸仙”“青运先驱”“工运领导”“国共铁汉”“农运领袖”“秘密斗争”“红色讲习所”到“古代审计发展历程”“苏区卫士”“新中国的审计”“审计人物简介”等,每一个板块都不错过,深刻了解阮啸仙同志生平和革命历程,思想深受触动和洗礼。

走出闻啸轩学堂,我一路寻找阮啸仙父亲曾在村子边开设“洪亨”小店的地方。我的脑海仿佛浮现起阮啸仙与父母弟妹在小店相依为命的情景,仿佛看见六岁的阮啸仙跟着私塾先生努力学习“四书”“五经”的样子,仿佛听到他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不知不觉,我来到阮啸仙故居。这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阮啸仙故居是围屋,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三堂四横一后杠屋布局,屋前有一个半月形的大池塘。故居内展示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主持苏区审计的部分史料和照片,陈列了他生前用过的少量物品。在这客家围屋内,属于阮啸仙父母小家庭的只有两间房屋和一间厨房。原来他们家并不是世人想象中的富裕之家,他也曾因家里欠债供不起读书而失过学、受过地主的羞辱,这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要推翻剥削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种子。我参观了阮啸仙居住过的一个小房间,房间里陈设着高架床、柜子和物架等几样家具,床前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前坐着正在写字的阮啸仙铜像。铜像以一比一的比例还原了阮啸仙伏案苦读的场景。我想,这个铜像展示的应该是青年时期的阮啸仙,清瘦的脸,胸有丘壑、腹有乾坤的神情,非常认真、沉静地奋笔疾书。这情景让我联想到他在写《学生和爱国之道说》的作文:“是以国民当之爱国以争存。而在校学生为各界之种子,对于国家尤为重要,爱国之心毋后于人,方不负国家育才之至意。”他读书期间就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顺着蜿蜒的村道,我来到义合镇下屯村的码头,一路上除了青翠的绿竹,还可以看见“红色”的元素,“红色文化”氛围到处弥漫。“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弘扬啸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路边挂的标语、民居统一刷好的红色文化墙画和几面水泥砌成的飘扬的大红旗格外显眼。不远处,在悠悠东江边停泊着一艘“红船”。据说自2021年阮啸仙纪念大桥通车后,渡船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义合镇党委、政府将渡船涂成红色,寓意“不忘初心勇立潮头”,以“红船精神”激励千秋万代。阮啸仙每次外出就是从这个码头坐船而去,我仿佛看到阮啸仙坐着渡船出去的情景,江风阵阵,他伫立在船头,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坚定的眼神望着远方。这船是不是阮啸仙坐过的船?如果不是,那他坐过的船又在哪里呢?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在“红船”的不远处,有一个望江亭,我想,这亭的意蕴是殷切盼望坐渡船出去的人归来吧。我想,那个与阮啸仙聚少离多,甚至丈夫已经牺牲十多年都不知道的阮啸仙夫人徐琼荷,是不是曾经无数次在这个码头上望眼欲穿地等待归人呢。

这一路的探寻,我发现,在下屯村处处都有阮啸仙的影子,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阮啸仙。我不禁想起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是的,阮啸仙以及像阮啸仙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先烈,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作者:朱宏球






上一篇:藏满故事的小巷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