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芥菜的客家魂

多年以前,由于赣深高铁的修建,我跟随建设大军来到客家古邑河源。当时驻地外有一块小菜园,恰逢一场细雨,细密的雨线,像是活灵活现的精灵,把园子里的蔬菜,清洗得青翠欲滴。其中的一畦菜,油绿颀长的叶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其貌不扬的芥菜。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芥菜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在每一个客家人的心中,这“芥”不掉的美味,在岁月的滋润下,承载着客家人的记忆和情感,成为了心中蕴藏的客家魂。

芥菜,从南到北、从西往东,是食用普遍的原产蔬菜,几乎是没有地方种植不了。人们吃了多年的“榨菜”“大头菜”“雪里蕻”,甚至是“芥末”等,其实全部是芥菜。所以,芥菜也就不是一种菜,而是多种菜的统称。

芥菜,它的身价十分微贱,其貌不扬,可以说登不上大雅之堂,在重要的宴席上几乎难觅它的身影。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芥菜的药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芥菜,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明目、益胃、宣通肺气、化痰平喘等功效,使其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中药材。

芥菜,不仅是客家人餐桌上的食材,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象征。咸芥菜,虽其貌不扬,但一提起它,那鲜爽可口的味道便在舌尖泛起,惹人口舌生津。它既可开胃下饭,又能增添菜肴风味,让人食指大动。每当品尝到芥菜的味道,客家人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那些曾经的日子。

据说,五胡乱华,客家人逃乱,迁徙岭南。在漫长的岁月里,那一片绿油油的芥菜竟救了众多人的生命。为了在今后的日子里吃饱肚子,他们学会将芥菜腌制成咸菜,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岁月。据清光绪《嘉应州志》“物产篇”记载:“州俗多植芥菜,至冬月斫取,挂置数日,以盐擦之曰水咸菜,晒干曰干咸菜,藏至十余年则谓之老咸菜,皆贮之于瓮,无埋地中者。”因此,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中,芥菜腌制成为生存智慧,传承至今。

芥菜,这种不显赫赫声名的平常的菜,曾受到文人雅士的诸多礼赞。诗人苏东坡,曾在寓居惠州嘉祐寺附近时,就有种植芥菜的经历。他向邻居王参军借了不到半亩地,种上的就有芥菜。面对这种有灵气的芥菜,苏东坡禅意顿生,写有《撷菜》一诗,其中有“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在客家地区,除了作为食材,芥菜在客家文化中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被赋予了诸多神话色彩。在客家人的传统中,芥菜被视为一种具有灵性的植物。他们认为,芥菜可以驱邪避邪,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因此,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场合,客家人都会用芥菜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工地食堂的厨师姓骆,是河源客家人,做得一手当地地道的客家菜。在他的巧手下,洗净的芥菜经滚水焯熟后,马上捞起,然后生蒜拍散,淋滚油,浇上豉油,那一丝清甜,一口芥香,一份爽脆,都在口腔中爆发出来,吃起来原汁原味,甘甜回味。骆大厨还有一道拿手好菜,就是咸鸡包心芥菜煲,源自客家传统烹饪,至今让我难以忘记。咸鸡经腌制一两天后,与芥菜完美融合,绵软甘甜,入口即化。咸香渗透汤汁,平衡了鸡肉的咸度,使其更加美味。

在河源建设高铁的期间,我经常到龙川县城的朋友家做客。主人经常用咸芥菜、冬笋片做锅底的火锅招待我。大家围坐在一起,青绿色的咸芥菜在沸腾的汤水中轻盈旋转,如一朵正当盛开的花朵,屋内暖意融融。喝上一口娘酒,夹上一筷咸芥菜,放进嘴里咀嚼,脆生生的,美味可口。当然在沸腾的火锅中,再放入客家的豆腐丸、米粉、桂花鱼……满口的幸福味道,滋润着味蕾,温暖着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

芥菜,这道普通平常的蔬菜,虽然没有登上大雅之堂的贵重,但是,我却从中感受到在沧桑岁月里,客家人这份平凡的坚韧与美丽,就如扎根大地的铁路建设者一样,尽管饱受风吹日晒,但生命之花始终在心中绽放……

作者:铁朦胧






上一篇:婆婆的篱笆园
下一篇:新丰江泄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