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山竹海
河源,虽无浩渺之海,却有“翠山竹海”。
作为一个铁路建设者,走过的地方很多,看过的风景也不少,但“翠山竹海”以满山遍野的竹林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像一块神奇的磁铁,有一股神奇的魅力,让我魂牵梦萦。
工作间隙,吾与挚友相约共赴“翠山竹海”。景区紧邻粤赣高速公路上陵出入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从和平县城出发,仅十五分钟车程,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翠山村,作为“翠山竹海”的核心区域,坐落于广东省和平县上陵镇中部,地处粤赣两省交界之地。
此时,正是清晨时分。走进这片竹海,我就被这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深深震撼:青山叠嶂,白雾缭绕,竹海连绵,幽谷深邃,处处透露出诗情画意。三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毛竹成片,宛如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矗立于大地之上,似一道翠绿的屏障,守护着这片热土。
吾友乃竹海常客,常以摄影作品记录其美景。据他所述,竹海内毛竹丛生,覆盖率高达83.5%。竹子制氧能力显著,为常绿阔叶林的1.5倍,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3600/立方厘米,堪称“华南最大的天然氧吧”之一。
置身于绿色的竹海之中,我恍若步入一幅恬静的画中。整个竹海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之中。你瞧,满山的竹子手腕粗细,翠绿的枝叶浓密茂盛,层层叠叠,遮挡住烈日的光芒,洒下斑驳的光影。竹叶上,挂着的露珠闪烁着迷人光彩,宛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微风扰动,明珠滑落,给静谧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之美。竹与竹在风中摇曳生姿,散发出淡淡馨香,沁人心脾。
“翠山竹海”的起源,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据传,远古时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激战,导致苍穹塌陷。女娲娘娘以五彩石熔浆补天,遗留之石化为盘古石,泼洒余浆则成多处温泉。后来,玉皇大帝决定在人间开辟仙家胜地,并命太白金星负责选址营造。太白金星选中大坝汤湖为建造之所,勘察地形时发现一块突兀的羊石有碍观瞻,遂化作牧羊老人驱之。途中遇客商问路,太白金星恐天机泄露,遂将羊石踢至桃源,化为羊角石。同时,其所弃竹鞭沾染仙气,化作今日之“翠山竹海”。
越往里走,竹海之间,满目翠绿,竹叶林间特有的香气四溢。连绵数十里的壮阔竹海,山头相连,竹林层层叠叠,绿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遍地毛竹,宛如天地间的骄子,以长根紧拥大地,昂首向天,展示飞翔之势,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竹林间阳光洒落,清风拂面,宛如航行于宁静海面,感受海风的轻柔吹拂。静静的竹枝,竹叶一束挨着一束,一片接着一片,挨挨挤挤于其间。在谷底深处,有数座小屋点缀于广袤的竹海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走在悠静竹林小道,我不禁想起家乡亦有一片竹林。门前的竹栅栏间,几棵粗大的毛竹将老家的房屋全部遮盖。前几年回家乡,发现竹林没有了,记忆里的家乡已被新建的现代住宅代替。唯有爷爷奶奶长眠的地方,还有几根孤零零的毛竹,斜立在那里,显得十分孤独。没有想到,我在这里能看到如此茂盛的竹海,顿时触动心灵深处那无尽的相思之情。
累了,我在山间的竹椅上静坐小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闭目聆听竹叶沙沙之声,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林中小鸟婉转歌唱,偶尔邂逅的一两只悠闲觅食的竹鸡,为这片宁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在朦胧的遐想中,我仿佛见证了竹海四季的更迭。春雨绵绵滋润万物,夏风轻拂带来清凉,秋叶萧萧增添韵味,冬日瑟瑟展现坚韧。四季轮回中,竹海承载着悲悯与欢喜、孤独与亢奋的情感,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年复一年,春笋破土而出,四季更迭中,竹海的生命力得以彰显。
“翠山竹海”不仅有着竹的优雅风韵,还承载着客家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根脉。竹海随风摇曳,每一株翠竹傲然挺立,仿佛象征革命者的坚韧不屈。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方志敏的佳句“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这种乐观的革命精神在此得到完美诠释。据《和平英烈》记载,上陵镇有众多英勇烈士,他们用生命谱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
“翠山竹海”还是人文底蕴深厚的美食胜地。客家人民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创制出众多佳肴,竹之美食滋养着客家儿女,传承深厚的文化精髓。竹笋洁白如玉,味美如兰;竹荪乃竹中瑰宝,鲜美可口;竹蛋为食中佳品,如竹叶儿粑、竹筒饭、竹壳茶等令人垂涎,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
好友介绍了竹壳茶的妙用。茶被笋壳完全包裹,每隔一截扎紧,五个一串。颜色为黑色,闻起来有淡淡的药香。当然,除了日常饮用,客家人还用来煮水擦拭身体或者药浴,据说能防治多种皮肤病。竹壳茶干茶能防腐杀虫,以防止衣服被虫子蛀坏。
竹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房屋建设、家具制作等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竹制品加工厂等企业崛起,通过升级改造竹制品加工厂,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此刻,我置身于“翠山竹海”之中,远离尘嚣,宛如世外桃源,深感其深邃与广阔。在这里,我聆听到竹海的低吟高歌,让心境变得宠辱不惊,只留内心的宁静与恬淡。这时,猛然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禁低吟道:“满载一船星辉,在‘斑斓竹海’里放歌……”
作者:铁朦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