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榆树下的小卖部

记得童年时期,在小镇一角,有一棵老榆树。何人何时栽种?不晓得。打我有记忆以来,它就安然地伫立在那里,看着一路一路的来来往往,静默不语。榆树的主干粗壮,需两三个孩童合力才能将其抱住;榆树的枝叶繁茂,投下一大片阴影给予许多清凉。就在这片阴影里,有一间既普通又不寻常的小卖部,随着时光荏苒,镌刻成记忆里一抹独特的存在。

小卖部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从零食、玩具到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店家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的老奶奶,叫什么不知道,只晓得姓刘,于是我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奶奶。一见到她,她总是将豁了口的滑稽模样袒露给大家,皱纹成了山茶花。她的手艺十分了得,经常自制一些萝卜干和荷花糕,引得无数食客慕名品尝,惹得猫狗围着打转。

每当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罅隙,洒下星点光斑,小卖部变得绮丽梦幻。一缕夏风袭来,枝干晃动身躯,叶子发出声响,光影绰约,闪烁在破旧木板和斑驳红墙之上。刘奶奶躺在门口那张掉了色的太师椅上,眯着双眼,摇着破了边儿的蒲扇,享受惬意凉爽。有时会突然闯入一只花猫,或是一条黄狗。花猫不睡,趴在木板上懒洋洋,黄狗不叫,甩动尾巴挑逗误入的蝴蝶。长凳上总是坐满了人。大人们唠着家常,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孩子们或滚铁环,或摔泥巴炮,玩得不亦乐乎。地方不大,人还挺多,不过没关系,全都被榆树笼在了荫凉里。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张家的老大考上大学了;李家的闺女嫁到外地了;付家的二奶奶摔了一跤,幸好没什么大碍;杨家媳妇儿养的老母猪又产下一堆崽儿,真是贤惠……话题随心所欲,肆意发挥。在这里,你也可以感受到邻里之间的温情:这家给那家捎一包盐;那家给这家买一袋糖果。有时候,忘了带钱也不打紧,哪天想起了再送来也是可以的;有时候,一群孩子围坐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某对小情侣牵手从门口走过,男孩儿会细心挑选一只百合发夹,戴在女孩儿乌黑的头发上。

时光不慌不忙,却也白驹过隙。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变化。商业街区逐渐兴起,大型超市和快捷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依靠敞亮的环境、丰富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光顾。渐渐地,榆树下的小卖部变得冷清起来。尽管如此,刘奶奶依旧起早贪黑,坚守如初,开门迎客满足客人所需,闭店熄灯回归夜的静谧。她用心经营着她的“事业”,不断增加新品、提升服务、改进手艺。她相信,万事只要用心,皆可所向披靡。可人们似乎越来越不屑于踏足光顾。

直到有一天,一群人走进了小卖部。他们是张家事业有成的老大,是李家带着孩子省亲的闺女,是二奶奶那长得高高壮壮的小孙子,是那对结婚多年的情侣,还有一群曾经的孩童,他们虽已长大成人,却把童年留在了这里。他们全都挤在小卖部门口,或站在货架前,或靠在红墙旁,或坐在长凳上,或干脆蹲在地上再玩一次打弹珠的快乐。他们纷纷拍照打卡,精选美照发布社交平台,瞬间吸引来了许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吃糖果、嚼零食、玩玩具,俨然多年前的画面重播一样。就这样,小卖部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只是,小卖部的主人翁早已换了人。那也是一个阳光穿过榆树缝隙洒下碎阳的夏日午后,甚至还如出一辙地刮起了一阵清风,似乎是在作一场无声的告别。

等风停后,似乎又是一番景象。

作者:杨靖






上一篇:盛夏听雨
下一篇:像一棵木槿那样生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