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新秋时
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烈日炎炎的夏天直到此时才慢慢隐退,留下一份恬淡而从容的轻浅秋光。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从中可以理解,处暑即为出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清晨,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宜人,浅浅凉意爬上胳膊,缕缕惬意荡漾心头。午间,阳光依旧明亮,但已失去威力,不大灼热了。黄昏,夕阳余晖,徐徐的风从林间穿过,偶有几片橘黄的叶子从枝头飘落,宛如蝴蝶翩跹。夜晚,蛐蛐替代了蝉,轻轻拨弄属于自己的琴弦,浅唱低吟。处暑正踏着这舒缓优美的旋律,款款而至。
秋高气爽,让人不由得仰起头、望望天。此时的云最有看头,因而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一说。蓝蓝的天,云舒展了眉头,疏疏淡淡,不似春日的云甜美烂漫,也不像夏日的云多变浓密。一朵朵云悬浮着,温柔恬静,疏散自如,似闲庭漫步。云时而巧夺天工,如飞鸟走兽;时而灵巧轻盈,似棉如絮,仿佛用嘴一吹便会飘走似的。这云尽得超然之趣,让人心底陡然升起洒脱之感。
处暑能成为暑热的终结者,最大的底气源自雨。“一场秋雨一场凉”,只要下几场雨,炎热和沉闷即开始消退,气温随之下降,天地间弥漫着凉意,伏天也到此结束。处暑的雨,不似春雨娇羞、吝啬,也不像夏雨急促、无常。这雨端庄细腻,从容舒缓,不急不躁,有韵律,有分寸,缓缓地洒下,缓缓地浸润,缓缓地流淌。雨淅淅沥沥,滴在树叶上,嘀嘀嗒嗒的声音,清晰婉转;滴在池水中,漾起层层涟漪;滴在荷叶间,更有一种清韵。曾经绽放的荷花已凋谢,艳丽和喧闹安静下来。雨丝轻洒残荷,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傲然之风骨尽显,怪不得古人要“留得残荷听雨声”。我会摘几枝带雨的莲蓬,插在花瓶里,放在书桌上,枯中有润,清幽中能见其淡然处之、从容笃定的神情,比花儿要耐看多了。雨过天晴,天地澄澈,又有说不出的清爽,且透着阵阵清凉。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大意是,鹰在长空中翱翔,奋力搏击捕猎鸟类;天地间开始有肃杀之气,万物由盛转衰;稻、粱、黍、稷等农作物将成熟,秋收的序幕拉开了。这“禾乃登”令我想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处暑用的诗句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播下的种子,经过盛夏疯长后,渐渐趋于平静,不紧不慢地走在成熟的路上,风中夹着果香味道,乡野处处有了初秋之韵。
空气中不仅萦绕着谷粒的馨香,也弥散着花香,淡淡的、柔柔的,让人沉醉。此时,鸡冠花红红火火地盛开,像一只只大公鸡仰起高傲的头,很有精气神。但鸡冠花从不挑三拣四,房前屋后随处可种,不用打理,有点泥土就能生长。紫薇花延续夏的热情,一簇簇紧挨成团,繁花满枝,姹紫嫣红,甚是好看。韭菜开着粉白的花苞,细碎的花朵,虽不起眼,韭菜薹味道却十分鲜嫩可口。“满架秋风扁豆花”,一串串紫红的扁豆花,迎着微风轻轻摇曳,把满眼的秋意浓缩在农家篱笆上。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人们终于走出难耐的暑热,迎来难得的“新秋”。在伏天,我们曾挥汗如雨;在“最好”的时节里,更应加倍努力。
作者:唐红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