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的美好也是美好——朱宏球《吹笛子的芳邻》读后
近日,朱宏球老师送我一本散文集《脚印》。先浏览,后择篇细读。笔墨清新,涉猎面广,真情实感,小中见大。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作者对工作、生活、亲情、休闲、爱好诸方面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散文集分三辑:脚印、芳邻、沉香;62篇,15万字。没有高大上,没有华丽词藻,没有妙语连珠,不浇一滴鸡汤。人间烟火,凡人琐事,小情小感。合口味,喜欢。
读罢。因认同感仿佛身临其境,三观贴近进而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大凡阅读者,性格各异,爱好有别,对同一作品的鉴赏与评判,个人偏好和欣赏角度,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见仁见智。
《吹笛子的芳邻》,是一篇让笔者初读留有印象,二读赏析有加,三读得到启迪的非虚构短文。作者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洁净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关于音乐、邻里与生活艺术氛围的温馨画卷。在作者的描述中,一首《赛马》的笛声,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寂静,唤醒了心灵深处的共鸣。那旋律优美,仿佛有魔力一般,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让人瞬间置身于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之中,感受着自由与激情的交织。然而,正当沉浸于这美妙的旋律之时,笛声却戛然而止。留下的,是那份怅然若失,如同一场美丽的梦,倏忽间被唤醒的突兀。
“这美妙的笛声一直萦绕在耳旁,我一直好奇这吹笛子的芳邻是谁呢?如果是男子,那一定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貌比潘安的帅哥吧?若果是女子,那一定是温柔贤淑、优雅过人的美女吧……于是,我常常站在窗台,等待笛声响起……可是,一天,两天,三天……几个月过去了,笛声依然没有响起……吹笛子的可能是暂居这里的过客吧……于是,我寻访笛声的想法也就此搁浅。”作者这段描写,因好奇而执念,因期许无果而释然,蕴含遗憾的释然。由此仿佛洞见作者内心。
芳邻是谁?这份未知,写满悬念。
本以为悬念会随日子流逝而淡化,某一天不经意间笛声再度响起又让作者心头一震,只是《江南春》置换了《赛马》,旋律由马蹄声声变成细腻柔婉江南烟雨。正当作者想要循着笛声再去寻找那位神秘芳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这次追寻不得不再次搁浅。
作者最后写道:“我依然很想知道,吹笛子的芳邻是谁。但我更期待在某个春雨如绵或月朗风清的夜晚,与你的笛声不期而遇。”如果说,这是作者对吹笛者的好奇,更深层意义上,毋宁说是作者对笛子演奏者艺术造诣的赞赏与尊崇,对天籁之音的神往。
《吹笛子的芳邻》不足千字,是作者一段蛮有浪漫色彩的生活小插曲。有情节跌宕,有真情留白,寓意深刻,意境深远。笔者更愿意将它视作一篇诗化语言的微小说。就像周晓枫的部分作品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的读者当散文读,有的当小说看。透过字里行间,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一次对生活细微之处真善美的心灵对话。
文如其人。该文作者科班出身,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默默耕耘,桃李芬芳。有艺术文玩朗诵爱好。闲暇长于民乐葫芦丝吹奏,低缓、婉约,如清风拂面,白云飘飘,小雨淅沥……无不彰显作者胸襟温润、谦和内敛、动静相宜的文艺小清新品格形象写照。
生活中的美好,有的会藏匿在不经意的瞬间,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情感去体验,去寻觅去珍惜。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不仅仅凭眼睛,也需要心灵的敏感细腻。
接下来的日子里,纵使作者未能如愿与芳邻遇见,那份期待与寻觅,也不虚度,而是享受追寻美好结果过程中的愉悦。乐在其中。
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中写道:“人之所以能够‘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期待中的美好,也是美好。遂愿,不遂愿,都弥足珍贵。
假以时日,冥冥之中,不期而遇,不啻煦风徐来,春暖花开。
作者:丁一
上一篇:我住在一滴雨水里(外二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