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科技赋能激活力 服务铸就新引擎 灯塔盆地农高区以科技先导打造助农服务“大本营”

日前,在灯塔盆地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下称灯塔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忙于各类农业科学实验。“我们正在分析鱼类的免疫基因以及影响它生长的基因等信息。”科研人员苏换换说。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农作物及鱼类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这是灯塔盆地农高区积极探索科技平台联农模式的一个缩影,这种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和科技助农等方式,将科技元素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不仅提升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率,还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灯塔盆地特色种苗培育基地。

科技赋能激活力

农高区统筹灯塔实验室科研资源,强化实验室与种业企业合作共建共研共享,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对区内原有种源进行选育培新,引入高品质种苗,还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示范推广新品种、新农机及先进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与此同时,农高区还持续开展农业专家培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在科技支撑下呈现新面貌。

有数据显示,农高区利用灯塔实验室科研资源帮助企业解决优质丝苗米、大豆、甘薯等品种选育、生态栽培、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需求,2020年以来,已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52项;探索创新“实验室+基地+农户”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引进“华航香银针”“深两优898”丝苗米、“华夏14”“华夏22”大豆和“普薯32号”甘薯等优质品种,开展绿色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面积4000亩,形成种植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加工精深化、产业多元化等“六化”特色发展之路,幅射带动丝苗米、大豆、甘薯产业的发展。先后带动农户200余户,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带动就业增收2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灯塔盆地特色种苗培育基地通过选育出适合农高区种植的品种(蓝莓、马铃薯、板栗、茶叶、蔬菜等),开展示范推广种植,分批次引导当地农户参与田间管理,让农民在实践中学习先进育种选种、种植管理等先进经验,已累计带动180人次参与学习管理,有效提升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农高区还引进广东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航天育种(辣椒)项目,采用“公司+经济联合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航红27号”朝天椒等新品种种植,实现参与种植农户亩均纯利润1万元以上。

灯塔盆地仲恺乡村振兴职业培训学校是农高区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推广、快速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生产能力组建的重要载体,截至2023年底,先后举办东源县“两委”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鹰嘴蜜桃产业人才培训班、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翡翠青柚后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培训班等8场次培训,共培训学员8131人次。

打造“一站式”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

农高区坚持以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为主线,依托灯塔盆地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引入农业服务组织,开展集中育秧、集中烘干、科技服务等配套平台建设,开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服务,高效衔接上下游产业,打造“一站式”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

农高区依托区内产业种植优势,通过建设灯塔实验室、万亩丝苗米集中育秧中心和集中烘干中心等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提供集中育秧、集中烘干、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服务,同步加强各生产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育秧、耕、种、防、收、烘干全程托管机械化操作,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等各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为解决农业资源分散、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农高区鼓励引导有资产资源、发展条件受限的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设备物资、折股量化的集体资产等资源要素入股经营主体开展托管服务。农高区通过托管服务实现统一购买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采用先进农作技术提升产量品质、统一市场销售保障农民收益,有效将分散经营转变为集中连片机械作业管理,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促进农民、企业双向增收。

如灯塔盆地农业托管服务企业广东源花农业签约水稻、花生等作物生产托管面积超2万亩,其中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展花生播种与采收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研究应用,推广面积500亩,节约成本3万元,新增利润21万元(数据为省农科院测算证明)。双江镇侨联村200亩水稻种植基地通过灯塔盆地现代农业服务中心采取全托管模式,采用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作业,开展19香、泰香优丝等广东主推丝苗米品种种植,实现亩产763公斤,对比亩均增产21.58%(2023年7月14日河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场测产),创下当地水稻最高产纪录,同比亩均成本节约52元,增加村民收入约10万元。

农高区还积极参与产业园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机械化作业等产业行为。对参与主导产业种植(养殖)的农户,园区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服务和市场保障,对农户生产符合品质标准的产品,实行统一保价收购,有力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当前,农高区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实现联农带农约14.3万人,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均高于当地水平。

“村企共建”潜力无限

农高区推动建立“公司+村集体(农户)+基地”等合作模式,在启动资金、生产原料、生产技术、市场保障等全过程构建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为合作村集体(农户)低价供应生产材料、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签订保价收购解决产品销售难题,实现要素整合、降本增效、形成规模,实现村集体(农户)创业就业增收。农高区深入挖掘落户企业所在村及周边传统农业产业基础,结合企业在科技、经营、市场等方面优势资源,推动村集体整合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委托公司建设种植基地并经营管理的方式,以统一种肥(饲料)、统一植保(防疫)、统一管理,推动现有产业扩产提质,实现技术增效农民增收。

枫木村翡翠青柚种植基地是农高区打造的首个“村企共建”项目,推动村集体与绿兴农业签订《产业结对帮扶村企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绿兴农业种苗培育、先进种植技术和市场优势,建成翡翠青柚种植基地60亩,节约果苗成本约5.4万元。据测算,青柚丰产期亩均产值可达2万元,种植5年后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丰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近100万元,带动就业20多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至4万元。

农高区大力推动村集体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股份合作社,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农户)合法土地、林地、林木、水域、湿地和闲置房屋、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权,量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农高区按合作社入股资源资产核定总价值的10%给予配股资金,支持合作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引入产业扩大产出,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保底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发展。

沙溪村盲桥小组是农高区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支持推动17户家庭户、1个村集体、2个其他社会组织将土地资源折价入股东源县盲桥种养专业合作社,盘活旱地28亩、水田225亩、林地559亩等资源要素。现已种植西施柚200亩、百香果100亩,经营养殖水域100亩,建成西施湖民宿、餐饮等配套业态。

总策划:朱国良 执行:蓝俊辉 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欧阳健 吴优聪

 






上一篇:源城区大力推动产业兴区、富镇强村、和美乡村建设 “百千万工程”迈出坚定步伐
下一篇:以农为本奏强音 富民兴村绘新城 灯塔盆地农高区探索三大联农带农富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