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茸种出富民新路径 紫金柏埔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 吴心怡 近日,位于紫金县柏埔镇南昌村的红松茸试验基地进入采收期,一个个红松茸圆润饱满、争相生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据悉,南昌村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冬闲田”试种红松茸,积极探索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让红松茸种出富民新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据了解,红松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高附加值食用菌品种,兼具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其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进行栽培,相较于其他食用菌对温度、环境和种植技术的要求较低,种植后的基质还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肥回流农业。同时,红松茸种植时节为秋收后的农闲季节,不抢农时、不占农地、不误农事,是农业界的“三闲作物”。
游客正在采摘红松茸。
2024年底,柏埔镇南昌村引进红松茸进行首次试种,经过两个多月的种植,如今红松茸已进入采收期,每天采摘量为200-300斤,亩产2000斤以上,预计采摘高峰将持续至4月中旬。南昌村“两委”委员张玉狮介绍,他们村在每年晚稻收割后至次年春耕期间,大部分农田都处于闲置状态。柏埔镇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与水质优势,种出来的红松茸腿粗盖肥、品质优良,所以就想着把这个地利用起来种植红松茸,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一地双收、一田两用”,还可以增加村民收入。
近年来,柏埔镇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去年,深圳驻柏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柏小农”公共区域品牌,整合番薯、沃柑、红松茸等农产品,通过“供产销一体”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红松茸的种植周期较短,大约50天就能收获,这不仅意味着投资回报周期较短,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张玉狮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流转更多土地,在今年冬天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产业及旅游发展,让“冬闲田”变成“增收地”,助力柏埔镇“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春风轻拂三月天,巾帼花开别样红。在河源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的“隐形战士”,是三尺讲台上的筑梦引路人,也是传递人间温情的志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