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东瑞股份多举措招贤纳才,积极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河源打造百亿级生态畜禽产业
走进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瑞股份)数字化展厅,“6920楼房生态养殖模式”、畜禽资源化利用等生产技术的展示令人瞩目。近年来,东瑞股份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助力“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依托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大力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实施多层楼房智能化生态养殖模式,积极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位于东源县船塘镇的东瑞股份智能化养殖基地。
“有容乃大”聚才而用之
东瑞股份作为一家现代农业企业,于2021年4月在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已形成了集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活大猪供港、生猪内地销售、屠宰加工及冷链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
去年12月,东瑞股份入选广东农业企业品牌价值50强榜单,以品牌价值7.67亿元位居第25位。在去年12月举行的第五十一届全省养猪产业大会上,东瑞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河源市东瑞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瑞肉食)荣获“2024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欢迎品牌猪肉奖”。东瑞鲜肉已连续三次在全省猪业大会品鉴活动上获得殊荣,并连续多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粤字号”农业品牌。
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东瑞股份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内地供港澳活大猪优质领先供应商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积极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生产技术和管理干部,并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成功创建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4年10月11日,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产学研实践基地落户东瑞集团,双方正着力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共同探讨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人才迸发“香”飘大湾区
据了解,“6920楼房养殖模式”已在东源东瑞(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二期(黄沙基地)实践成功,目前有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9栋猪舍、6层楼房,可养9000头基础母猪。项目一、二期满产后全年可出栏80万头肉猪。已建成的楼房猪舍配备了智能控温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和自动投料系统,可以保障楼内温度保持在25℃至28℃。
近年来,东瑞股份不断加快“融深”“融湾”步伐,东瑞股份肉食项目是东瑞股份为延伸生猪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而投资打造,依托河源优质的生态环境、东瑞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和多年的供港澳生猪经验,按供港标准建设的高标准、自动化、智能化生猪屠宰生产线及肉制品生产线,并配套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已于2023年5月正式投产,年屠宰加工高品质生猪最高可达100万头。
目前,东瑞肉食积极探索肉制品深加工技术,目前已与广东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筹备腊味、腊肠等肉制品产品。东瑞猪肉及肉制品主要供应河源本地市场和大湾区市场,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东瑞鲜肉按供港出口标准,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区处理,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C范围内的生鲜肉,具有细嫩多汁、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营养保存完整、卫生安全等特点。东瑞腊味以精选供港品质猪肉为原料,严格执行GB2730腌腊品国家标准加工生产,以万绿湖天然水质精制,是中华传统美食之一。
招贤纳才助力“百千万工程”
作为我市打造“1+3”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代表,东瑞股份去年出栏优质生猪超87万头,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肉食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东瑞股份将加快提质、降本、增效,产能规模计划为200万头,预计上市量能达到150万头-160万头,有望比2024年增加将近1倍。在昨日举行的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上,东瑞股份借此契机大力招揽企业急需紧缺人才,为成功应聘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晋升通道和合理匹配的薪酬待遇。
“在这里不论资排辈,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获得满意回报。”东瑞股份副总裁李小武表示,公司始终以事业凝聚人才、以人才推动生猪产业发展,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与员工共享成果,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方式,持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公司锚定急需紧缺人才目标,计划招揽40多名养殖技术专业人才,设置兽医总监、兽医经理、兽医主管等岗位,年薪从10万元至35万元不等,提供免费饭堂、员工宿舍、五险一金、商业保险、年度体检等福利。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吴聚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春风轻拂三月天,巾帼花开别样红。在河源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的“隐形战士”,是三尺讲台上的筑梦引路人,也是传递人间温情的志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