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粤港情深 近600名香港青年到我市溯源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今年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暨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为纪念东江水供港60周年,让香港青年领悟“饮水思源”精神,6月25日至27日,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大湾区青年公益基金)组织开展了“东江水源考察之旅”,近600名香港基层中学师生及青年义工深入我市探索东江供水工程历史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香港青年在万绿湖合影。
此次考察之旅中,师生游览了万绿湖、新丰江大坝,探访了收藏恐龙蛋化石逾2万枚的河源恐龙博物馆,又到农夫山泉河源生产基地了解饮用水从源头到成品的全链条严格管控体系与创新生产技术。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发挥调节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稳定的重要作用。“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反射出不同的色彩。近岸湖底的石头清晰可见。”考察团成员马芷欣并非第一次踏足河源,此前在朋友带领下,已至槎城泡过温泉、品尝过霸王花米粉。这次来到万绿湖,她不仅被迷人景色所吸引,而且深入了解当年东深供水工程修建的原因、来历。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匮乏。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通过拦河筑坝、建设抽水站等方式提升水位,使东江支流石马河水倒流至深圳水库。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对港供水。60年来,东江水累计供港超过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供应总量的70%以上。“以前家长说我们喝的水来自东江,但是从未思考过何谓东江水,它在哪里,又是如何运输到香港。”考察团成员黄颖婷提到,经过这次考察,东江水供港的脉络更加清晰,除香港外,东江水还泽润惠州、深圳等地。黄颖婷表示,返回学校后将勾勒青山绿水、土楼围屋水墨画,让更多同学认识东江并珍惜水资源。大湾区青年公益基金行政总裁杨彬表示,将带领更多香港青年来内地学习考察,为建设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