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谢晓婷 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完善机制、创新实践、强化保障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取得新成效,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市建立市、县区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完善社会工作观察制度,全市135名观察员积极建言献策,编印的《社会工作观察要情》成为基层治理的“智囊参考”。
如何让基层治理既有实效又有温度?我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党建引领“‘知’阳明·‘行’善治”行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并成功入选省级试点项目。同时,东源县下屯村依托“三治”融合实践,成为广东社区学院河源分院现场教学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的治理经验。此外,我市通过举办“粤治粤美·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挖掘出39个优秀案例,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做好村(居)委会换届准备工作,我市成立换届筹备工作组,对上一届选举未通过的村(社区)和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重难点村(社区)开展排查整治,提前研判风险,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
聚焦社区精细化治理,我市还印发了《“两社三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选定21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并举办专题培训班,将社区运营、“熟人社区”创建等工作统筹推进。在技术支撑方面,我市已形成基层治理领域数据库,201个社区实现证明电子化,20项村级证明事项可网上申办。此外,东源县仙塘镇龙利村、热水村试点开展“支书好办”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机制,认真履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责使命,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资源力量下沉,统筹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谋划新一轮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打造基层治理河源样板,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