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攻坚之势奋力高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污水治理完工率超95%
我市坚持把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以攻坚之势奋力高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主体+银行融资+央企助力”治理模式,以“大兵团作战”进行区域统筹施工,较好解决项目建设当中急需的人、财等要素难题。截至目前,全市2298个自然村治理任务已完工2197个,完工率95.6%;其中,1658个新建治理任务已完工1621个,完工率97.8%,总体成效良好。我市这一做法被列为全省生活污水治理典型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肯定。
东源县顺天镇二龙岗村农村污水处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高位推进“兵团作战”
我市坚持高位推进,全力打好治理“攻坚战”。市委、市政府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高规格成立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主战、镇村落实”联动机制,将污水治理列入重点事项。
我市还紧抓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有利契机,以“公益+微利”合作模式将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合打包,建立由中铁广投担任项目管家和本地国企、民企等参与的“1+X”工程建设联盟,科学布局10768个污水处理站点、1881公里管网,组织发动企业13家、机械512台、施工员超8000人参与建设,推动项目实施由原来的“游击战”转为“大兵团作战”,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自4月13日农村生活污水攻坚任务正式启动以来,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下大力气、用大决心投入5200多名作业人员参与我市农污治理攻坚,突破常规施工效能瓶颈,确保产能高效释放。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连平县三角镇石源村采用“厌氧+ENO生物滤池+尾水利用”模式,通过厌氧分解池和生态处理池对生活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实现生活污水就近就地处理和循环利用。该村经过处理的污水被巧妙用于灌溉,既节约了资源,又装点了庭院。这让参加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会的与会人员印象深刻。
我市以治理工艺技术创新为纽带,打造了行之有效治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村一策”推进污水治理。结合周边村庄地理因素、空间分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治理优势,我市科学规划管道传输路径,采取建管纳厂模式,促进城乡污水治理管网衔接互联。针对居住相对集中的单个或多个相邻村庄,我市利用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等因素统筹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和管网系统,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另外,综合考虑部分村庄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实际,我市联户连片创新使用ENO生态净化工艺、微曝气AO接触氧化工艺等治理技术,统筹“四小园”和农田灌洗需求构建生态循环消纳系统,从而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
打好“组合拳”破解资金难
我市着力破解瓶颈,打通资金制约“中梗阻”,直面建设资金紧张的共性难题,想方设法打好“财债贷”组合拳,统筹省级及地方资金投入2.12亿元,用好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特有优势,探索推行“城乡统筹、供排一体、肥瘦搭配”融资模式筹资4.53亿元,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向纵深、持续跃升。
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为例,该行积极推行“政府主导+银行出资+国企助力”合力攻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我市已落地的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也为打造新农污治理市场化运营提供新经验、新思路。通过在源城区、龙川县推行“新农污+全域土整”模式,该行将农村污水治理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以全域项目收益反哺农污治理,有效解决项目现金流问题。截至目前,该行已审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新农污贷款4笔,审批金额合计10.6亿元。
“旁观者”变“参与者”
我市注重共建共享,致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多部门联合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并联推进立项、财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用林、用地、用路、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助推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同时还积极借助各方帮扶力量,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等行动。东源县动员玉凰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在东源主固村试点投资建设“分散+分片式”污水治理项目。当前,全市已经动员15家企业助力污水治理项目16个、总投资超1600万元。
此外,我市还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污水治理纳入村党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推动“党员包户”,组织群众出工、出地参与建设,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目前,已经发动群众3579人次参与,自愿捐献闲置土地、菜园边角地等用于治理设施建设76.7亩,形成了“政企民”共创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