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蛀木虫”变成“啄木鸟”的深度思考——包丽芳小小说《巧治》读札

人们经常将没有发展前途的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在包丽芳的小小说《巧治》里,曹撇子在森林公安分局的老马、局长以及桂山村一些村民眼中,不仅是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阿斗”,还是时不时进山砍几棵树去卖给木材加工站的“蛀木虫”。

可就是这样长期令派出所头痛的“蛀木虫”,却被小伍警官和学生妹想办法变成了“啄木鸟”,而在这场蜕变背后,带给我们的是深度的人性思考。

在这篇小小说里,与曹撇子展开正面交锋的是刚考进公务员的小伍,他接到桂山村有人偷砍木材的举报电话后,先是做好记录,并对就要退休的同事老马陈述“盗伐林木是违法的呀”。老马告诉小伍说曹撇子每次就砍一两棵,数量够不上立案标准,治不了他。小伍与老马简短的几句对话,揭开故事的矛盾冲突,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小伍“认认真真把电话里的投诉内容记录在案”,并在第二天向局长申请到桂山派出所去看看。到了派出所,他很快就进山巡逻去了,果然见到“三五个被砍得参差不齐的树头”,证实了这里确实有人来砍过树;他下了山,马上进村走访曹撇子的情况,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曹撇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娶不上媳妇,除了偶尔去砍几棵树却也没有干其他坏事。小伍对曹撇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驱使他决定要去会一会曹撇子,凸显出他的责任担当,为后面问题的解决作了一个铺垫。

“时机成熟,小伍一跃上前,抓住曹撇子双手往后一拧,铐上手铐……”这是小伍连续几天蹲守后看到曹撇子用摩托车装运树木时的快捷反应。他要的就是证据,这一回看到曹撇子偷运树木,又怎可以轻易放过?小伍敢作敢为、高度负责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但曹撇子并不是“省油的灯”。“你不能拘留我,我砍的数量达不到立案标准,不信你测量一下。”曹撇子搬出了立案标准与小伍理论,小伍量过他那堆木头,果然达不到一立方米,只得将曹撇子放了,这也印证了派出所经常将他抓了又放定不了罪的事实,是摆在小伍面前严峻的挑战。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个学生妹。她先是凭借木材专业眼光说服了木材加工站的老板收留她当假期工,并被安排协助过磅员将收到的木材分类放好,再以娴熟的专业知识、自掏腰包预支一点钱给曹撇子的服务博得曹撇子的好感,同意将两次的木材一起结算付款;待到曹撇子再一次送木材来时,她悄悄地打电话通知了小伍。小伍赶来一量,那堆木材刚好有两立方米。“我砍树几十年,没想到会栽在你们这两个兔崽子手里。”曹撇子这一句话,道出了小伍的足智多谋与学生妹的机智聪明。

小伍和学生妹通过跟曹撇子的交流,让读者直抵曹撇子的内心世界:“你懂啥?这些老树,我不砍,过几年它们也会枯死,会空心,变成废柴。现在我把它们砍下,还能切成木板或卷成木片,可以做成成品,可以发挥它作为木材的作用……”“这些年,来这里过冬的鸟类越来越多,我就经常来这放些杂粮,给小鸟做些小木屋,尽量让它们不至于挨饿受冻。”这些话实在而感人,但事情一码归一码,曹撇子虽爱鸟护鸟,但还是因为触犯了森林法而被行政拘留。“学生妹看着曹撇子上了警车,五味杂陈。”在曹撇子行拘十五天后,“小伍和学生妹来拘留所接曹撇子,并直接把曹撇子带到村委会”。小伍和学生妹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办事风格以及那温情满满的人文关怀,也深深感动了派出所的公安干警、村委会领导以及加工站老板,村委会聘任曹撇子为巡山员,加工站老板每个月为他支付500元工资。

偷伐木材案落下帷幕,从曹撇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多面性,在一个大众眼里缺点突出的人身上,或许会蕴藏着人性的光芒,而我们是否更应该用辩证、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人一件事,真真正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呢?此文也唤起了读者对发展与保护问题的思考:森林资源要科学发展保护,人类社会离不开木材,间伐林木是最好的发展与保护;小伍的那句“情归情,法归法”宛若警钟长鸣,告诫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知法守法,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作者:黄福胜

 






上一篇:生活细碎,万物成诗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