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冬越万绿起斑斓

河源冬日的早晨,比想像的更清冷一些。我们一行十几人,怀揣着从市集上收获的浓浓烟火气,融入一缕冷风,走近万绿湖。

万绿湖因其“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此名,那大片的绿,是无限生机在其中的翠绿。但是,在我第一眼看到万绿湖时,我对“万绿”这个词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沿着湖畔公路慢行,看湖水与草木相争的绿,看近树与远山互衬的绿,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眼睛里的绿,呼吸间的绿,渗入毛孔的绿……一下子,飞扑般涌过来,让人措手不及。“万绿”二字在这一刻具象化了,是那般的层次分明。

朱自清在《绿》一文写梅雨潭,说“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与万绿湖相比,一汪梅雨潭未免太过小巧。那么,朱自清笔下醉人的、奇异的绿,又如何比得上这浩渺辽阔的万绿湖的绿呢?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原名新丰江水库,其面积370平方公里,水容量139亿立方米。新丰江与东江是河源市的两大水流,一条从西向东,一条自南向北,它们绕城而过,交汇于市区东面。由此河源市区三面环水,看起来如浮在水上的木伐,得别名槎城。1958年,国家在这里筹建新丰江电厂,在新丰江流径最窄的山口亚婆山峡谷修筑了拦河大坝,蓄江水而成水库。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全国各地累计修筑了八万多座水库,这是中国水利事业的里程碑。那些靠着肩挑脚量而筑起的高坝和库堤,至今依然屹立,见证了一代中国人的艰苦卓越与豪情。为建水库,流域周边的居民被迫搬迁,他们离开故土,择地重建家园,其舍得与付出又何其厚重?每念及这些,心底总涌起莫名、近乎膜拜的感慨。新丰江水库,自1958到1962,历时多年才建成,为此付出了努力与贡献的新丰江人难计其数。

从高处俯瞰万绿湖,一碧万顷。水面波光潋滟,开阔无边的湖区散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山体,如翡翠棋盘上随手布下的棋子。说是山体,其实只见山头,称其为水中岛屿或许更贴切些。大山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它们在蓄水成库前或许是横亘于流水前的庞然大物,但水库建成之后,这些山体大部分被淹没于水下,天长日久,高耸的山峰只有山顶浮在水面上,而低矮一些的早已不见了踪迹。山峦,曾经的农田、屋舍、道路……以及许多人们生活过的痕迹,在水漫过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可以想象,万绿湖平静的水面下,该是一个多么壮阔多姿的世界,有多少故事藏身其中?

湖水在四季的更迭中波澜不惊,腊月天依旧绿得清亮,照得见天青云白。此情景,恰似苏轼笔下的“水天清,影湛波平”。渺渺水天间,托起一座座岛屿,不大,相连或相离,各有姿态。岛上大片大片的绿色间点缀着彩色,细看一眼,黄、橘、红夹杂其间,有的层层叠叠,有的若隐若现。是枫叶,是槭叶,是其他不知名的树叶……一簇簇,一树树。这一刻,灿烂暖融的阳光,绚丽多彩的树叶,让冬日的万绿湖多了一丝斑斓缤纷,更加鲜活、温暖。

行走间,偶遇山泉水。它从山林间搭建好的竹筒一路奔流而下,在山壁前“哗哗”流淌。有同伴直接掬起而饮,感叹一句:“清甜!”万绿湖里的水也是自这山林上缓缓而来的泉水,清澈、纯净、无污染。纯美的水质成就了万绿湖的美,也造就了丰富而优质的水产,湖里除却品种繁多的鱼类,还有各种虾类、鳖类、螺类。同时,水产的丰富亦带来了多种鸟类的聚集。生态的良性循环运行起来之后,所有的东西便往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个集灌溉、发电、防洪于一体的水库,同时也滋养着这一方土地的人们。

风拂过顶上枝叶,沙沙作响,树影婆娑摇曳。岭南冬日的冷,只是给极少数的树木披上彩衣,却不能使叶片飘落飞舞。一如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风,只吹得天更清,云更淡,湖水更加澄澈。

此时,日上中天,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我闲坐白沙滩前,看欢欣惬意的游人,看斑斓招摇的彩叶,看花叶相间的美人树,看一只蝴蝶从眼前走过飞上花枝,看澄澈得映出笑脸的湖水……

作者:吴春红






上一篇:万绿规则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