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忘不了母亲那双眼睛

回到农村老家,可妈妈不在屋里。

父亲说:“你妈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后,似乎整个人变得年轻了,一刻也闲不住,不是到田里做农活就是打理菜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由于过度劳作,加上年纪增大,她患上了白内障,看东西大不如前,可母亲眼睛放出的光芒,依然是那样温暖、那么有力量。

母亲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她目光深邃,洞悉教育能改变命运,深知唯有勤恳劳动才能换来丰收的希望。

我们兄妹多,农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作物。为了让我们念好书,她与父亲早出晚归,尽最大可能多干活,生产多些农产品换钱。放下农活,又到山上打柴,给人做挑夫,靠出卖苦力给我们挣学杂费。那天,母亲又上山砍柴,不小心右眼被树刺划伤,钻心的痛差点让她晕过去。稍微缓和后,才睁一眼闭一眼挑着柴草艰难地回家。因为当时眼睛还可以看东西,加上家里也拿不出钱到医院检查,所以没把受伤的事告诉任何人。繁忙的劳动融化了这痛苦的记忆。后来,母亲的视力逐渐变弱。她以为这是年纪增大的正常情况,一直没放在心上。前几年,她种上了鹰嘴蜜桃。采摘时,一抬头看见太阳眼睛就会流眼泪,再后来,她连中午出门都不敢,怕那强烈的日光。母亲的双鬓已经花白,曾经明亮的双眼,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母亲的目光温暖如初,但它不再是对远方的眺望,而是变成了守候,守候着儿女们的归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母亲都会给孩子们打电话,说家里的蔬菜长势喜人,自家养的鸡已经足够天数了,两个老人在家一时吃不了那么多,让我们回去带些走。有一段时间,母亲连续打电话要我们回家拿菜,但那段时间大家都凑巧工作太忙,没人回去。

一天晚上,她又给我打来电话:“咱种的百香果有收成了,我已经摘下两三斤放在冰箱里,这个星期带孩子回来拿啊。”我说:“来回一趟的汽油钱都已经够买二三十斤的了,要过一段时间才回。”

“没别的,我只不过是想见见你们啊。”停了一会,母亲用极低的声调一字一顿地说。从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双乞求的眼晴和伤心无奈的样子。我的心一阵阵酸痛,喉咙仿佛被石头所堵,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全家出门了。

母亲听到车辆声,急急来到大门口,一直用期盼的目光迎接着我们下车。她的目光依然温暖如春。

一天,市里一眼科医院下乡服务。医生检查后,说母亲得了白内障,可以免费治疗。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时,医生说母亲的右眼被东西伤过,而且伤得很深,因没及时治疗,眼底已经完全坏了,几近失明,即使做了手术,效果也不理想。这时,她才想起三十多年前砍柴被树刺弄伤眼睛这回事。医生建议她做左眼的白内障手术,但她担心手术失败就两只眼都没法看了,不但自己面前黑暗一片,还给家人带来麻烦,反正岁数那么大了,能使用多久就多久,没做手术就返回了家。

母亲回到家,邻居们都过来问候。他们说现在政府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越来越靓,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儿孙们都长大了,个个都有出息,再也不用为费用发愁了,劝她还是做了手术。

一晃半年过去了,当眼科医院医生再次下乡时,母亲说这次就决定做了,并跟着医生再次来到了眼科医院。医生全面检查后,认为母亲体质虚弱,担心麻醉后醒不过来,劝她到综合医院去做以确保万无一失。

手术非常成功。取下纱布那一刻,母亲激动万分。“亮,很亮!”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到窗口东张西望,“高楼那么多,车像甲虫样满大路都是。”办理好出院手续,她戴着墨镜一出医院大门就催我们“快点”,声音中洋溢着兴奋。她迈着大步,走在我们的前头,威风凛凛。回到家,她来到父亲身边用手轻轻地抹了抹父亲的脸和额,深情地说:“我以为你没洗净脸呢,原来是老人斑都这么多了。”然后又把我的小孩拉到她面前,帮孩子整了整衣服:“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清秀啊。”母亲说以前认人朦朦胧胧的,靠听声音和猜,看人只看个轮廓,现在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

……

等了许久,母亲穿着高筒鞋用锄头挑着一畚箕青菜回来了。

她一边把青菜提到水龙头冲洗一边说:“你们回去时就带些去,我俩也吃不完。”

“叫你别做那么多了,你次次都不听的。”我真担心她身体扛不住。

“个个都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平时大家都忙着做活,我不做事,村里也没人得闲同你闲聊啊。何况现在眼睛没问题了,我也不能做个闲人啊。”母亲一边洗菜一边回过头望着我们说。

望着母亲的眼睛,想起那些被母亲目光温暖过的日子,爱意绵绵。母亲的眼睛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炯炯有神。正是这双眼睛,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

作者:谢仲彦浓






上一篇:半生雪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