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鱼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兜兜转转,不经意间,从孩提时代背着书包走在崎岖乡间小道,再到驾驶着小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弹指一挥间,转眼间时光流去几十年,黑发变白霜,很多事情渐渐地忘记了、看淡了。但是,常常想起那从家乡胸膛上淌流过的高桥河,那南风永不疲倦地拥抱着清清的河水,那刻骨铭心的烟火鱼香,始终陪伴着我,那河里的清流,岸边的翠竹,无论世俗风霜如何侵蚀,始终挥之不去……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随父亲到高桥公社读书。父亲在公社当集体干部,担任公社出纳,后来公社改称为镇,父亲先后当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镇人大主席。那时候,我还小,物资匮乏,父亲月薪三十多元,背负一家六口人的衣食住行、读书耕种、人情世故,尤其是我八旬高龄的爷爷需要格外照顾,实在是入不敷出,生活的担子着实沉重,上下左右邻里和远近亲友,也没有好到哪里。父亲常常在公社饭堂开饭,每到开饭的时侯,三十多位干部迈着杂乱步子赶到饭堂,站在三十多份菜的前面左顾右看,再三权衡后才下手。公社干部老朱常被人嘲笑,他带着老婆和两个小孩过日子,工资比父亲稍微高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开饭时,老朱常常提前溜到饭堂,待炊事员宝哥炒完猪肉后,他往锅里加两碗水煮滚,当作肉汤端回家与家人享用。
为了我的伙食问题,父亲准备了一个瓦煲和一个铝煲,一个煲饭一个煲菜,在门口右侧空隙支了一个简陋的土锅灶,饭一年四季是大米饭,菜一年四季均煲酸菜或者是菜头仔。吃饭的时候,父亲将他在饭堂的那份饭菜领回,饭他自己吃,那份菜他只是吃一点点,大多是给我吃了,但我还是感觉到饥饿。有一天中午是体育课,老师提前十分钟放学,荔枝山村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回家,路过公社饭堂,宝哥正忙着炒菜,同学们愣愣地站在饭堂门口,闻到一缕缕的炒猪肉香味,嘴巴“啧啧”的,很是羡慕地说:“真香,能吃上一顿,真好!”好久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家。那时候,有肉有鱼吃,是无数人梦想的好日子。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有一天,我看到父亲瞅着煲和锅里的酸菜萝卜干,脸上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愁绪。我想,他心里想着如何改善伙食吧。曾几次,县里干部到镇上检查,父亲负责接待,他总是炒一些猪肉加河粉,还有两个青菜,权当盛宴款待客人。不懂事的我走到门口窥看,父亲沉着脸,扬手让我走开。事后,父亲不止一次地教育我:“好习惯会一辈子受益,不该看的东西不要看,不该吃的东西不能吃。”
一天晚上,父亲回来,我闻到他身上似乎有腥味,心里很是纳闷。父亲关掉电灯,然后说了一声休息吧。次日放学,老远看到家的时候,想着那菜头仔和酸菜,就皱起眉头。谁知道,当走进房门,一缕缕的鱼香扑鼻而来。打开煲盖的时候,一煲鱼满满的,散发出诱人的色泽和浓香,我眼前一下子感到那么豁亮,心头顿涌丝丝的暖意,我即刻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父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再三叮嘱:“小心,慢慢吃,鱼有刺呢!”我终于明白了,昨晚父亲和宝哥到高桥河捉鱼,这样的场景温馨又难忘。
再后来几次,或在晚上或在星期天,父亲和宝哥捉鱼回来,我总是跟在父亲的身边,待清洗净,他将鱼放在锅里煎得金黄灿灿后,放在瓦煲里,配上生姜、蒜头、八角,有时候没有蒜头而用上辣椒,父亲告诉我,这些佐料既去鱼腥味,又可调理身体,用处大着呢。慢火焖滚一番,焖到鲜美的鱼汤从煲边溢出,那一股股香气争先恐后地扑腾出来,擅长烹饪的父亲几次三番揭开盖,随着一团团乳白色的雾气腾起,鱼汤即告鲜嫩可享。“不要烧大火,中小火就行!”父亲有时在焖鱼时,叮嘱我,我点点头谨记。时至今日,“媳妇熬成婆”的我,也喜欢弄饭弄菜,小时候在父亲身边得以熏陶,无师自通当“厨娘”。那时候,父亲在焖鱼,我便垂涎欲滴,守在灶台侧边寸步不离,看着我那副一脸的馋相,父亲总是一脸自豪,笑眯眯地说道:“做好作业了没有?做好作业就去看书,明天再复火一次就更好吃了。”当鱼煲飘香时,我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看书了,频频伸长脖子往在门口煲鱼的父亲看。
蜿蜒的高桥河,如丝带,也如闪烁的银蛇,穿越在翠绿的田野间,由北向南绕过高桥圩,流向远方的北部湾,清洌的水流,映着碧空和飘荡的云朵,纯净而美好。鲫鱼、鲤鱼、草鱼、鲮鱼等等南方水域里孕育出的各种肥美的鱼,都把这里当作乐园,游曳于清亮如镜的水中,丰盈了我们的日子。高桥河捕捉的鱼,那种鲜、香、甘,足以令人垂涎欲滴,至今依然念念不忘。冬天时,父亲在高桥河捕捉的鱼多些,因为气温低,水底缺氧气,肥大的鱼儿都不怎么爱横冲直撞地活动,早上或晚上,鱼儿要游到河边呼吸,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然,河鱼并非傻瓜,有时听到人的脚步声什么的,四散逃命,让你空手而归。捕鱼者也不舒服,有一回冬日,北风呼呼吹,冷得菜地里的芹菜都歪了头,瑟瑟发抖。我在高桥河桥头,看着父亲在河里捉鱼,浑身冷得颤颤抖抖的,我心里一阵发紧。
高桥河鱼之美,丰富了物质匮乏的日子,也喂饱了我的胃,暖和了我的心,若是没了这美味可口的鱼儿,总觉得舌尖上缺了点滋味。父亲做的鱼煲,我一辈子都吃不腻,那鱼的肉和汤,是何等的鲜美,赛过世间所有的山珍海味;那鱼香,满满的人间烟火,满满的辛劳,满满的父爱,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女的情与爱,既满足我的味蕾,也慰藉着我这个饥饿少年的时光。
想起不知谁说过的话,握不住渐瘦的流年,便珍惜此时的平淡。人生本就苦乐参半。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瞻望,前路漫漫亦灿灿。好几次,我在梦中,见到家乡的高桥河。哇,高桥河真叫人心里充满欢乐。这时候,我望向窗外,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残瘦的枯枝,在风中摇曳。这个冬日很冷,遥望家乡,父亲也许在烤电热炉吧。我真想对他老人家说一声:烟火人间河鱼香。
作者:杨安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