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无声处涌千钧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这是鲁迅的“不说”;“知识分子在任何国家,应该自己负起道义上的责任。救自己,就是救国家,就是救世界。”这是许倬云大声的“说”。

热血难挡心中乾坤,晦朔难敌拳拳赤心,说与不说,都是深深的牵挂。

说是为了更好的不说

年轻时,张居正用毛笔针砭时弊,锋芒逼人,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那是他第一次直面藏在庙堂的深处的腐朽。如果在黑暗里的人无法大声呼喊,那就努力发光,让自己成为坐标。蛰伏多年,身居首辅,他反而收敛锐气,不再无谓呼喊。那一年,“一条鞭法”“考成法”雷霆万钧,势如破竹,劈开黑暗的口子。沉默中,他坚定地践行着不流血的革命,矢志不渝。质疑如蝇群一哄而上,他自岿然不动,以沉默为甲胄,用意志开凿时代航道。不说又如何?这迸发的力量,早已刻进历史激流深处,无声而奔涌不息。

不说也是一种说

水袖翻飞,眼波流动,他演《贵妃醉酒》的媚、叹《霸王别姬》的苍凉,无言心事化作余音绕梁。三十番春夏秋冬,梅兰芳在戏园子里说尽历史故事,诉尽对艺术的虔诚信仰。然而日寇踏破山河,他兀的收声,凌冽好似冷锋入鞘。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他蓄起胡须,宣告嗓音喑哑。此刻的缄默,铸成一座丰碑,镌刻着不屈的民族魂。舞台上的“说”是追逐理想的炙热难凉,炮声响起时的“不说”,则是以生命作筹码,在民族危亡的悬崖边,无声绝唱。

说与不说,皆是赤子心

山河破碎风飘絮,有人选择以笔作刀,字字溅血,句句穿心。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大声呐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直指旧时代国民的懦弱。刮骨疗毒,唇亡齿寒,流着相同血脉的他心中怎不悲痛?与此同时,另一种沉默如深海暗流,同样承载着千钧之重。当钱学森决然踏上归国航程,面对异国的威逼利诱,他选择了最坚硬的缄默。五年软禁的漫长光阴里,他不曾吐露半句祖国所需的机密,只将万千言语与智慧,深锁于不屈的眉宇之间,倾注在变换的数字公式里。五年的时光里,他的一腔赤诚凝成无声的壁垒,守护着心底那片挚爱的山河。

在神州危难之际,震耳欲聋的“说”与重若千钧的“不说”,竟如双生的烈焰。鲁迅的呐喊划破长夜,钱学森的缄默铸就长城,它们殊途同归,皆源于对脚下土地那不可磨灭的忠诚。当赤子情怀已融入血脉,言语便不过是形式——无论是否宣之于口,那份滚烫的守护,早已成为灵魂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

说与不说,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眷恋。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早已死去。

发生的在地上,发声的也会在地上。鲁迅的呐喊、许倬云的箴言、张居正的铁腕改革、梅兰芳的蓄须明志、钱学森的无声坚守——这看似迥异的抉择,其内核皆是深埋于血脉的赤诚之火。在神州大地的晦暗时刻,它们或如惊雷降世,或如热血涌动。

赤子之心,言默皆是山河重;晦朔之间,热血皆为华夏情。那在地下运行、奔突的力量,终将穿透时光的岩层,在民族的记忆里灼灼不息。

河源市江东新区广河外国语学校 黄文静






上一篇:《龙川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