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踏一场桂花雨

秋深时,巷口那棵老桂树又开了,香气像浸了蜜的风,软软地裹着人往里走。我总觉得,这桂香是有重量的,像月光落在肩头,轻轻的,却能压弯人的心事。

奶奶还在时,每逢桂花开,她便会提着一只旧竹篮,带我站在树下。不是摇树,也不是用长竿去打,她只是站着,等风吹过,看那些细碎的金黄自己落下来。“这是天给的,”她总这么说,“不能心急,心急,香气就跑了。”

风起时,桂花簌簌落下,像一场轻软无声的雨。我们仰着头,任由那带着甜意的花瓣落在头发上、眉眼里。奶奶的手像老槐树的枝丫,却灵活得很,她捏着竹片,轻轻把落在青石板上的桂花扫进篮里,只捡那些最饱满、不带蒂的金粒。

“桂花要挑晨露未干时捡,香才锁得住。”她蹲在我旁边,布衫的袖管上沾着清洌的桂香,“就像日子,要拣那些清清爽爽的时刻来过,才留得住甜。”

那时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日子,只觉得篮子里的桂花越积越多,像碎金子,晃得人眼睛发亮。

这些捡回来的碎金子,奶奶从不让它们闲着。一部分摊在竹筛里晒干,收进陶罐,那是为了一整年的念想。另一部分,则要趁着新鲜,酿一坛桂花酒。

奶奶的桂花酒藏在偏房的陶坛里,坛口用洁白如新的纱布包裹着盖子紧紧封着。每年中秋前,她会小心翼翼地掀开纱布,往那琥珀色的酒液里添上新晒的桂花,再加两勺冰糖。“酒是要养的,像养一颗人心。”她用长柄的竹勺轻轻搅动,动作轻缓得像怕惊醒了坛里的梦。

她会舀一小勺给我尝,那酒甜丝丝的,带着桂花的清芬,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像把一整个澄澈的秋天都喝进了肚子里。“等你长大了,”她摸着我的头说,“要是哪天觉得日子苦了,就回来喝一口桂花酒。要记得,苦里能尝出的那点甜,才是最真切的甜。”

除了酒,还有桂花糕。蒸桂花糕要用新磨的糯米粉,雪白细腻。奶奶把晒干的桂花和糯米粉混在一起,加了温水,慢慢地揉成一团。那香气,连趴在灶台边打盹的老猫都忍不住凑过来,伸长脖子嗅。糕是用木制的模子压出来的,大多是莲花的形状。“糕要蒸得软糯,像人心也要软和。”她把一个个雪白的糕坯放进蒸笼,水汽氤氲开来,裹着桂香飘满了整个屋子。

我总爱蹲在灶火边,眼巴巴地等着。奶奶就用一块干净的帕子裹住我的手,不让我去碰那烫人的笼盖。“急不得,好东西都要等。”她慢悠悠地说,就像日子,得慢一点,才尝得出里头的滋味。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夜里的一杯桂花茶。窗外落着雪,屋子里却暖烘烘的。奶奶从陶罐里抓一把金黄的桂花干,放进白瓷杯里,用滚烫的开水冲下去。那些干瘪的花瓣在水中瞬间舒展开来,像在杯底重新开了一遍花。

“茶要趁热喝,凉了就失了香。”她把杯子递到我手里,手指上还沾着一点点糕粉的甜味,“就像人情,也要趁热珍惜,冷了,就淡了。”我捧着那杯热茶,看窗外的雪花静静地落,桂香混着茶香,把整个寒冷的冬夜都暖得融化了。

后来,我成了家。在小区那条弯弯曲曲的散步道旁,也零散种了几株桂花树,每到秋意荡漾的时分,总能闻到浓郁的桂香,沁人心脾。

我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买来干桂花,藏进玻璃罐里。也试着煮桂花酒,蒸桂花糕,泡桂花茶。味道总是不对,似乎少了些什么。直到有一次加班到深夜,窗外是城市的霓虹,我为自己泡了一杯桂花茶,喝着喝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我才明白,奶奶说的甜,从来不是酒、糕、茶本身的味道。而是她教我的,要学会在平淡的日子里,亲手去藏一点甜。就像把桂花藏进陶坛,把回忆藏进心里,等到某个微苦的时刻,再取出来,暖一暖自己。

今晚的月光很好。我又想起巷口的那棵老桂树,想起奶奶。风里仿佛又传来了那股熟悉的甜香,我站在那场金色的雨里,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捡起了一朵朵小小的、完整的桂花……

作者:朱秋萍






上一篇:新港民宿走访有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