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奋崛起 科学发展结硕果
县长蓝岸慰问贫困群众
县委书记成伟明慰问学生
今年以来,东源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一盆一湖三带”发展战略,超前谋划,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稳健回升的良好态势。
2009年,预计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61亿元,分别增长5.30%、9.90%和13.80%。
科学发展 蓄势而动
春华秋实,转眼岁寒。回首即将过去的2009年,东源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勇于拼搏,呈现了诸多亮点。
教育先发结硕果。投资总额达4亿元的东江中学完成一期工程,于9月1日顺利开学,在校学生人数1500人,教师127人,全部为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其中有7个硕士研究生。全部工程完工后,东江中学面积将达2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6000—8000人。这是东源建县(区)20年来政府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和“希望工程”,充分体现了东源县委、县政府重教兴学、加快“普高”步伐的决心与魄力。
招商选资新突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进企业打造石英砂深加工基地,广东富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9.4亿元、台玻河源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南玻(河源)矿业有限公司投资5.5亿元;打造旋窑水泥基地,河源和兴水泥有限公司投资4.6亿元在上莞镇兴建旋窑水泥厂;河源市金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投资5.2亿元在漳溪乡建设4500T/D旋窑熟料生产线。此外,投资额达22亿元的青雅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合作的TMD移动显示器合作项目已签约。
旺城扩城进度快。宝晟花园项目、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东源大道扩建工程、东江源温泉度假村等项目上马建设。县城市政设施、县城工业园区与滨江花园、俊园轩等一批商住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实现城园互动、滚动发展,以产业发展增强县城人气聚集。
顺天应人,守正出奇。东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绝不以破坏生态环保为代价,既在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又保存了往昔的图像记忆。放眼东江两岸、道路两旁,依旧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片足够写入诗境的山水,与处处可感的建设气息相映成趣。
东源具备深宏的视野以及谋定而后动的发展韬略。抓住全省推进“双转移”和珠三角城际轻轨延伸至东源项目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抓好县城“一江两岸”规划的实施,并控制好城际轻轨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和县城规划用地,从容不迫地为持续发展蓄势,为迎接新一轮高峰,预留珍贵的转圜空间。
“百舸争流奋楫者当先,万木竞秀傲寒者夺魁”。有理由相信,积蓄了足够动能的东源,在审势之后完全可借势而攻,兴势而化,扶势而上九万里!我们愿为此送上鼓励和凯歌。
招商选资 发展“四新产业”化危为机
今年以来,东源县各级组织在县委书记成伟明、县长蓝岸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四新” 产业(新家电、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壮大工业基础。
该县今年重点引进石英砂深加工项目、新型建材项目,加大石英石、石灰石、瓷土等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石英砂深加工基地和旋窑水泥基地建设,培植壮大东源特色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该县引进了3家规模较大的石英砂加工企业落户蓝口、柳城、曾田,总投资近18亿元。
该县积极实施“暖企工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受金融危机影响,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在欧美市场出现萎缩,该县鼓励该公司积极挖掘国内市场,开拓南美、非洲等国际市场、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今年该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新建了一条高端硬质合金制品生产线,保证了高端产品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东源县正在帮助该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
产业升级 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东源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全县共有省、市重点项目12个,其中省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18815万元,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市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360850万元。
该县抢抓机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大做强经济蛋糕。抓住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双转移”的有利时机,扩大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打造区位好、载体好、配套好、服务好和成本低等“四好一低”的一流投资环境。抓住珠三角城际轻轨延伸至东源项目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旺城扩城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实施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目前,该县已完成柠檬种植3400亩,板栗种植7200亩,今年将完成柠檬、板栗种植各10000亩。高产油茶总量达10万亩。此外,该县还重点整合万绿湖旅游资源,积极做好创建万绿湖AAAAA级风景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引进开发旅游的战略伙伴,做大做强万绿湖旅游项目。打造“仙塘—黄田—康禾”温泉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改善民生 发展成果惠民济民利民
东源县在发展中努力践行“执政为民”,让民众得到实惠。今年,全县9个乡镇,38个行政村,共5.7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完善去年5所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义合、上莞和黄村3所乡镇卫生院总投入500多万元,继续开展标准化建设,预计到今年底,3所卫生院将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该县今年以来将城镇人均月收入不达180元的特困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月收入不达100元的特困村民均定为低保对象,纳入低保,全面实现了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参合率达95%。
在增强就业方面,该县着力培养和输出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适用型劳动力。目前已完成新增就业人数11760人,其中实现本地就业9408人,到珠三角就业2352人,组织技能培训的人数为3113人。
持续发展 教育先发打造宜居城乡
今年,东源县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东江中学建设,9月1日顺利开学,首期招收高一新生1500人。12月份,该县与广州大学友好协商,达成了合作协议,东江中学与广州大学实行合作办学,将冠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并将成为广州大学教育学、基础教育、教育实习基地。今年,该县今年高一年级招生达3300多人,高中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该县投入1600多万元,充实灵通职校办学设施设备,对就读灵通职校的学生实行三年全免学费、住宿费。
该县采取五项措施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一是完善村、镇规划修编,推行“阳光规划”,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是继续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实施“产业旺城”战略,加快新县城建设。四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继续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和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村、镇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东源县还实施了县城文化广场每月放电影4场次,每季度开展文艺演出一场次,全县每镇每村放电影共350场次,今年计划建立30个村农家书屋。大力推动全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开展,连续三年为21个乡镇安装农民健身器材,篮球架84副,乒乓球台56副。
上一篇:法治筑文明之基 和谐铺富裕之路
下一篇:精心打造大平台 促进经济新跨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