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河源人离城轨有多远
浏览2009年度的新闻,当我们审视着河源自身,审视着我们身边那些事,那些人,目光是温暖的,明澈的,而河源在我们的这种目光中日新月异。
2009年的4月,一条条“抢小孩挖器官”的谣言在市区传得沸沸扬扬,不安与担忧一时笼罩在槎城上空。这一切,源于3名小孩被拐失踪。3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将河源推到了舆论的风尖浪口。此事很快以人贩子落网,被拐小孩重回母亲怀抱,槎城恢复平静结束。
继上年成功竞得5亿元扶持金后,我市在2009年金秋再次以高分闯关成功,在省第五批产业转移扶持金竞标中又获5亿元资金。再揽5个亿对我市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市将拉动投资600个亿。就在我们为再度竞标庆功时,另一件喜事又接踵而至:省政府对2008年度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优秀单位进行通报表扬,河源市政府、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位列受表彰的6个地级和5个产业转业园之中。
8月底,因存在不少问题而饱受市民诟病的公交车让人们眼前一亮。市府办发布的《河源市区公交线路及车型调整公示》引起社会的热议,市民纷纷通过电话、传真、网上留言等方式献计献策。公交调整公示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既体现了市民关心城市公交发展的满腔热情,也反映出市委市政府在公共管理上的民本意识。人们有理由相信,槎城公交将在2010年完成“华丽转身”。
翻阅2008年度河源晚报的合订本,大量有关交通建设的新闻进入视线,一种“河源已成为沟通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大陆桥’和‘黄金通道’”的判断不禁跃上心头——
穿越河源的广(州)河(源)、汕(头)湛(江)、广(州)赣(州)、汕(头)昆(明)、粤湘等5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建设。
纳入惠河城轨的《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修编文本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评审,此消息传出后,萦绕在河源人心头“金灿灿”的城轨梦开始变得清晰,假如河源通了城轨,生活将会怎样,一时成了社会的热门猜想。希望这个“一纸规划”实现落地的过程少些曲折,开启河源人“城轨生活”之门的时间能如愿到来。
11月6日,我市在杭州举办的”2009第二届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入选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与我市一道摘得这一荣誉的城市还包括青岛、嘉兴、贵阳、吉林、承德等全国知名城市。在分析我市摘取”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牌匾的优势时,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为河源休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河源休闲城市的建设增加了吸引力和竞争力,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河源休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河源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1月2日,包括万绿湖大道在内的市区五条主干道,在市民的盼中正式动工建设。此次主干道的建设,无论是从投投资规模还是工程的档次来看,均堪称我市道路建设历史之最。五条主干道的建设,45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直接刺激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也在修正城市建设历史偏差的盘活了城市建设磨擦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本。它为市委市政府打好城市经营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城市的发展铺就了大道。
在2009年岁末举行的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市长”评选活动,数百万关注生态文明的网民参加网络热选,掀起一股令人振奋的绿色评优旋风。河源市和市长刘小华分别入选候选名单,河源以12645票在750个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候选城市中位居第六名;刘小华以14084票在338名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市长”候选人中位居第十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此殊荣实是不易。这充分说明,城市的发展不再只是以GDP论英雄,只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共赢,这样的城市才是受老百姓欢迎的城市,这样的领导才是受老百姓欢迎的领导。
通过几年的努力,河源的创卫工作已到了收获的季节。12月18日,在为期2天的考核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鉴定组一致通过了对我市创卫工作的考核鉴定。“省考”的顺利通过,意味着我市向国家卫生城市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等待河源的,将是一场更为严格的“国考”。
点评:引“汉能”书记披挂上阵,忙服务市长不言劳苦。无疑,首期投资达280亿元的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是河源招商引资的最得意之作。汉能项目进场当日,河源晚报推出三个版的特别报道《河源“逐日”》,解密汉能落户河源的幕后故事,分析汉能项目对河源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展望“趋光型”产业链的打造。此次立体化报道,是晚报对如何做大、做强重要政经新闻的一次有益尝试。
点评:市区3名小孩被拐失踪、“抢小孩挖器官”纯属谣言、3名被拐儿童全部寻获。从案发到案破,整个河源经历了一场从焦虑到恐慌再到欣喜的巨大情感变化。作为媒体,河源晚报在相关报道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追求:时效、深度、责任。
点评:从没有铁路到铁路通车程全省第一,从没有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这就是河源的交通建设。幸运总是眷顾河源,期待三年后惠河轻轨让我们50分钟可直抵广州。
点评:“捐赠一条花裙子、点亮一盏心灯”。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本报作为“花裙子大型公益行动”的支持媒体,受活动主办单位腾讯网、《天府早报》的委托,在河源地区募集社会力量为灾区小女孩奉献爱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为灾区北川县擂鼓镇的孩子们募得花裙900条。看到灾区孩子穿上河源寄出的花裙时跳跃起来的照片,想信每个参加了此次活动的爱心人士的脸上都会写满微笑。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