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慈禧陵凤戏龙的故事

慈禧陵凤引龙的柱头
凡是逛东陵的人,多数带着好奇的心情,要看一看太后陵内的“凤引龙”图案,这别出心裁的杰作,为什么会引起游客的兴趣?一百多年前,在兴建东、西太后陵前,东、西太后借同治谒陵之机,来到普祥峪,特意察看了定东、定西两座陵址。当监造太监禀报隆恩殿前陛阶台石雕图案时,慈禧让他们先别定。巡视陵寝后,慈禧让慈安在大臣面前提出改绘图案。慈安正中地说:“隆恩殿前陛阶石的石雕绘制一幅新图案,不再效法前朝旧习,要变‘龙引凤’为‘凤引龙’”。
具体做法慈禧讲道:“鸾凤在上,蛟龙在下,形成凤龙戏火珠之图,碑石的格局与所定相同,要求只改图案就是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借光绪谒陵之机,再次来到东陵,此时慈安已暴亡好几年了。慈禧察看了隆恩殿前陛阶石上的“凤引龙”,乍眼一看,还可以,可仔细一看跟慈安陵内的,没啥两样,顿觉不悦,李莲英善解太后心意,就命监造大臣换了一块新石雕。监造大臣令民工把旧石雕埋在陵前地里,然后换上新的。

慈禧陵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
新石雕长3.18米,宽1.60米,一改浮雕为透雕,“凤引龙追”的形态更是出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又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望栏和栏杆上,布满了“凤戏龙”的雕刻图案。
上一篇:法国阿尔萨斯美食F4 传承数世纪的美味体验
下一篇:清东陵建筑:最美的神路与石像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