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市区平价商店逐步增多 市民买菜贵难题得缓解

全市今年将建成50 家平价商店,进一步扩大市民受惠范围。 

     为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有效地缓解农民“卖菜难”和群众“买菜贵”的问题,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下,目前市区已建好农副产品平价商店10家,另有6 家在建。那么,平价商店如何保证低价优质?市民实惠如何?对稳定物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一问:如何保证低价优质?

      平价商店与普通商店、超市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价格平民化,为广大市民所接受,那么如何保证平价商店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在物价高的大环境下,平价商店主要采用“超市+公司配送+基地”的模式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采用‘农超对接’模式,价格低于其他市场同类产品价格 10%—20%左右,卖给老百姓的农副产品自然就会便宜些。”市供销合作联社副主任陈伟荣说,如叶菜类蔬菜基本由紫金临江、源城埔前两地的蔬菜基地直接供给,瓜果类则由连平、东源、和平等地的合作社供给,肉禽类则大部分由温氏瑞昌提供。

      平价商店启动后,市物价、财政、农业等部门积极引导平价商店与蔬菜基地、肉联厂等生产单位对接。目前,市区已有8 家平价商店实现了“农超对接”模式。民润平价超市与基地对接后,仅蔬菜类进货成本就下降了20%,整个生鲜区农副产品进货成本下降5%。

      陈伟荣说:“为保障平价商店的健康发展、物价平稳,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平价商店建设暨物价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大力推进平价商店、蔬菜大棚和冷藏设施等建设,平价商店以农副产品消费量大且自给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心城市为重点建设区域,蔬菜大棚建设要重点考虑我市主产区。”

      今年8 月,副市长温文斐带队检查我市平价商店建设情况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平价商店建设力度,并尽快出台对平价商店的补助政策,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全市年底前完成50 家平价商店建设任务;对已建好的平价商店,要规范其经营,帮助平价商店尽快完善台账建设和添置必要的快速检测设备,确保市民买到既物美价廉又安全放心的蔬菜。

二问:市民受惠如何?

      平价商店开设以来,实现了价格惠民的目标,在物价高企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肉菜价格基本平稳,让广大市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那么,究竟蔬菜市场价与平价商店销售的价格有多大出入?平价商店为市民让利程度如何?记者对此走访了普通超市、农贸市场及平价商店。

      记者在市区几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看到,平价商店的大部分产品都比较便宜,菜类品种每公斤便宜0.6 元—2 元,肉类则便宜2 元以上。平价商店的粮油类价格略低于或相当于其他农贸市场的价格,猪肉、禽蛋类价格低5%左右,蔬菜类价格低15%左右,有些蔬菜甚至低25%以上。

      “不断高涨的物价,让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来槎城务工多年的刘女士说,她家目前每月可支配资金的有2000元,除了孩子的上学零用及其他费用外,仅1000元可用作伙食费,平均每天30 元。“在两年前,20元还能轻松买些肉和几个小菜。现在买斤排骨都不止20元,而且油价、米价还普遍居高不下。”

      和刘女士一样,由于物价上涨而感到有压力的市民不在少数。令刘女士感到高兴的是,今年她所住居民楼旁边的超市开设了一家平价商店。“平价商店里的排骨,平时也只卖18元左右一斤。菜价也普遍便宜5 毛至1 元,相比之前每天可节省生活成本超过8元钱。一月就可省下250元以上。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平价商店的实惠。”

三问:能否抑制物价上涨?

      “平价商店对周边商品物价的示范效应渐渐显现了。”陈伟荣表示,目前10 家平价超市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成为了引导区域内同类农副产品价格的一个风向标,引导同类商品的价格走势。

      平价商店启动以来,有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各平价商店推陈出新,不断变换经营方式,推出一系列的低价惠民措施,深受市民的欢迎。记者在现场看到,民润超市每天推出近20 种果蔬,平均价格比市场低1 元/斤,浩民农产品超市每天推出2-3 款大米向市民低价出售,穗民农产品超市推出“疯狂低价,抢鲜一步”的优惠口号,水豆腐比市场价格低一半、玉米0.5 元一条等。这些超市甚至出现了排队买菜的现象。

      “平价商店不可能完全左右物价的涨跌,但它的出现对供应商的涨价有一定影响。”陈伟荣如是说,他认为,平价商店的出现,对于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来说,多一些选择,可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拉低物价有一定的作用。

      尽管如此,民润百货负责人杨忠志认为,目前物价整体水平仍将在一段时间里,持续性地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运行。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平价商店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之举,应尽快做大、做强。这不仅有利于政府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价格调控手段,而且有利于稳定物价、惠及民生。

      见习记者 吴志坚 文/图






上一篇:自闭症专家受邀到源城做专题讲座
下一篇:我市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