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本报讯(记者 黄晓晴)用地指标不足已影响到我市一些项目的落地,无法满足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和幸福河源建设的需要。昨日上午,在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上,市长彭建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要转变陈旧的用地观念及落后的思维,节约集约用地;同时,要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向存量要增量,腾挪出发展空间,破解我市建设用地不足瓶颈。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长,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我市早前召开的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等会议上,用地指标不足成为各县区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县区负责人表示这已影响到了一些项目的投资落地。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约10343 亩,而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给我市的用地指标数量为5079 亩,远远不能满足我市用地报批需求。
如何缓解这种用地紧张的局面?彭建文认为,首先,需要转变过去那种不敞开用地就不能充分发展、不放手占地就不能快速发展、不大片占地就不能显示工作魄力的陈旧观念、落后思维;改变过去上项目求多求大、不加选择,甚至人为囤积、浪费的错误做法,努力实现在用地模式上,从求规模向求精、求产出效益上转变;在项目引进上,从求多向求好转变,有取有舍、有压有保,节约集约用地。其次,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用地指标。再次,要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
彭建文强调,实施“三旧”改造是破解我市用地瓶颈问题特别是解决建设用地不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旧”改造的实质就是向存量要增量,腾挪出发展空间。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就通过“三旧”改造腾出了大片土地。各县区及有关市直机构要牢牢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个政策界限,用足用活政策,做好我市的“三旧”改造,盘活用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