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调研我市农业龙头产业发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 谢素德 通讯员 陈伟勇)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龙头产业发展,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记者获悉,目前,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20 家。至2010 年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20.8 万户,每户均增收2800元。
据介绍,全市220 家农业龙头企业中,有国家级1 家,省级14 家,市级77 家,县级128 家。形成了粮油、蔬菜、水果、畜禽、茶叶、南药6 大生产、加工基地。通过改造传统模式、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和“订单农业”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使龙头企业与农村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至 2010 年底,全市92 家市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金总额达 8.7 亿元,年销售收入达30.6 亿元,实现税收2360 万元。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20.8 万户,每户均增收2800元。
汇报会上,副市长张丽萍表示,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变思路,注重市场发展。她还指出,与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要求相比,我市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都比较弱,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今后还要继续努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松贵认为,近几年来,市政府在抓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上花了很大力度,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了很好的态势。河源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对比发达地区我们的企业规模、品牌效益还有一定差距,各级政府要总结过去成功的发展经验,培养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深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争创农业产品知名品牌。
上一篇:我市重拳打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下一篇:“新国标”出台能否彻底治理行业顽疾存在疑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