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创建教育强镇现场交流会昨召开
与会人员参观仙塘中学电子图书馆。本报记者 张涛 摄
本报讯(记者 黄晓晴)创建教育强镇是创建教育强县(区)的基础,创建教育强县(区)是创建教育强市的基础。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教育强镇现场交流会。市长彭建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健全“创强”责任机制,加大“创强”投入力度,强化“创强”内涵建设,确保今年全市24 个乡镇“创强”成功,推动河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昨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察看了东源县灯塔镇和仙塘镇的“创强”现场。下午,“创强”镇进行了交流发言。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源城区源西街道、东源县仙塘镇、连平县忠信镇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今年,又有东源县灯塔镇等24 个镇申报和全面开展 “创强”工作。全市“创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动“创强”工作力度较大的县区有源城区、东源县、连平县及和平县。四县共投入“创强”资金超过2 亿元,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推动力度也较大,大部分在建项目可在9 月底前完成。
彭建文在会上指出,虽然我市 “创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县区对“创强”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把“创强”纳入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列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明确时间节点,以时间倒逼进度,按时、按质完成迎评任务。
据初步测算,我市要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目标,总投入将超过40 亿元。因此,彭建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等方式,切实加大对“创强”的投入。
彭建文强调,创建教育强镇、强县和强市,最终目的就是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发展综合实力。因此,创建教育强镇,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必须向着内涵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三名(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不但要授予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谋生。
现场特写 就是要这样办教育!
依临东江,抬眼望,一江春水滔滔而去,近观校园,绿草如茵,大树婆娑,偌大的校园宛如江南园林。“仙塘中学真美!”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现场交流会上,与会代表这样评价说。
其实不单是学校的办学环境好,办学设施设备也让人印象深刻。不论是在阶梯教室、还是在校园展览室、乃至在电子图书馆,记者不时听到赞扬的议论。
创强,强在投入。仙塘镇为创强投入了不少。截至今年,全镇累计投入教育事业建设资金达5000 多万元(含本年度投资),村级投入184万元,社会各界捐资660多万元。单单校园“三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就投入了200多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环境变好了,教学就上去了。仙塘中学连续6 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综合指标排名均名列前茅,今年更是超过东源实验中学,取得东源县中招考试的第一名。也正如仙塘中学一位负责人说,这么好的环境,谁不想到这里来上学,谁不想把学生教好呢。
仙塘经验可学可用!参观中,和平县创强办主任陈辉明发自内心地说,搞教育,就是要像仙塘这么搞!
本报记者 张涛
县区“创强”经验谈
源城引进优秀教师150 人
实现教育强镇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此,源城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据了解,该区根据“岗位缺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优先引进”的管理体制,组织教育、人事等部门到高等院校和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选招录用中小学学科紧缺教师,已调入优秀教师150名。
此外,为提高教学水平,该区加强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课程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连平领导挂钩到学校
为加大对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工作的监管力度,连平县安排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到各学校,确保“创强”工作顺利完成。
此外,在“创强”过程中,连平县不但建立了创建教育强县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还与13 个镇签订了“创强”工作责任书,坚持把“创强”工作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 “创强”工作奖罚机制和督查机制,全面落实责任。
和平全面实施文化育人
全面实施文化育人,是和平县“创强”质量内涵建设的有效措施,也是一大创新和亮点。
该县制定了《和平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2011-2020)》,明确“创强”质量建设思路,即“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促规范,管理文化添内力,活动文化创特色,教研文化提质量,精神文化铸品牌”。
在“创强”质量建设中,和平县紧紧抓住了教师和学生文化建设这两个核心,并倡导“一校一特色”或“一校一强项”,如和平中学凸显校史文化、福和中学凸显教研文化、四联中学凸显红色文化、阳明中学凸显体艺文化、实验中学凸显班级文化等,使该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局面。目前,该县已经收到80 多个建设校园文化的具有特色或凸显强项的实施方案。
龙川成功“创强”镇可获奖励60 万元
为进一步激励“创强”工作,龙川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对今年如期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的镇,给予奖励60 万元,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优先提拔使用。
据了解,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龙川县决定在2011 年至2014 年每年创建5 至6 个教育强镇,到2015 年达到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今年列入首批规划创强的有鹤市、紫市、登云、四都、黄石5 个镇。目前,各镇“创强”工作扎实推进,其中,通衢镇原本被规划在明年申报验收,但该镇决心提前一年,争取今年“创强”成功。
东源下放“三权”把好“三关”
在东源县,教育创强工作已深入民心,康禾、新回龙、船塘等一些乡镇纷纷要求提前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其中,康禾有望提前一年完成“创强”任务。
这种争先恐后、百舸争流的教育创强氛围得以形成,一个关键原因是该县在“创强” 工作中做到了下放“三权”,把好“三关”,即:把工程招标权、资金使用权、师资调配权下放到了乡镇,让资金、师资力量能得到最好的调配;同时,该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把好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标准关和资料建档关,建设部门把好基建工程的质量关。
紫金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
为加快“创强”步伐,紫金县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即按照“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建设规范化学校,最后撤并或 “撤高留低”规模过小的学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办学条件,深化城乡教育联动发展。
目前,该县的古竹镇和水墩镇已按照部署,制定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相关方案。学校布局调整后,古竹镇拟建成规范化学校5 所、市一级高中1 所、镇中心幼儿园 1 所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所,撤销8 所小学,保留13 个教学点;水墩镇拟建成规范化学校3 所、镇中心幼儿园1 所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所,保留12个教学点。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亮点速递
市特殊教育学校年底竣工
河源市特殊教育学校已定名为河源市博爱学校,位于东江教育城内,占地2.5 万平方米,基建工程项目投资2800 万元,目前已完成征地、立项等手续,设计工作即将完成,计划今年底前竣工验收。
除河源市博爱学校外,今年,省里还确定我市新(扩)建其他4 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龙川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筑面积0.61 万平方米,投资1250 万元,申报2012 年验收,目前未动工;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投资1500 万元,申报 2011 年底验收,目前未动工;紫金县启智学校规划建筑面积6159 平方米,投资1 千万元,申报2011 年底验收,目前未动工;连平县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筑面积0.19 万平方米,投资830 万元,申报2012 年验收,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0 万元。
据悉,新(扩)建5 所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总投资738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1896万元。
4 亿元打造规范化学校
今年,我市共有110 所学校作为省定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项目学校,建设项目共有378 个,其中校舍建设项目313 个,设施设备购置项目65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878.95 万元,目前到位资金4198.5 万元。2011 年时间过半, 378 个建设项目中已开工(含已竣工)项目103 个,开工面积134197.8 平方米,购置图书、设备 8584套,开工率27.24%。
在此项工作中,各县区的完成情况差距较大。如,连平93 个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已动工(含30 个已竣工项目)项目60 个,动工率为 64.5%;而个别县区的动工率仍低于10%。
14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工
今年,我市有24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被确定为2011 年省奖补项目,计划总投资6231 万元,目前到位建设资金1084.62 万元。据通报, 24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已开工(含已竣工)幼儿园14 所,开工率58%。其中,规划新建11 所,已动工6 所;规划扩建7 所,已动工4 所;规划改建6所,已动工4所。
中职学校建设进展顺利
会上,市教育局局长苏晖还通报了全市中职学校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据悉,市卫生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已办理了项目立项、用地建设规划、环境评价,完成了征地拆迁,确定了工程勘察中标单位,审议了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落实了1.8 亿元的银行贷款,与有关单位达成了校园建设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获准通过。截至8 月25 日,该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量的50%。
河源理工学校实训中心二期工程已完成基础建设,预计可在今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实训中心三期工程进入设计阶段,预计可在 2012年3月底前竣工并交付使用。
连平职校、和平职校、紫金职校也在建设中。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