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投入六千万元精心打造 佗城:千年古镇风姿再现
经过第23 届世客会洗礼的佗城镇愈加显得更加古朴厚重,如今几乎每天都有外地游客前往参观游览,而更多的在外地安家的佗城人都不约而同地约定兔年春节回老家佗城过,重温那不能忘怀的记忆。
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正因如此,佗城被选为世界客属第23 届恳亲大会(以下简称 “世客会”)嘉宾的寻根问祖和参观考察地之一。
佗城迎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2010 年,龙川县投入巨资,全力以赴加快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经过数个月加班加点的建设,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首期工程如期完工。一个重现赵佗兴王之地、古色古香的古城展现于人们的眼前,有着2224 年历史的古城迎来又一个春天。
赵佗雕像立于佗城镇文化广场。
多次“把脉开方”
“要立足发展旅游产业化的大局,挖掘佗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佗城打造成龙川的旅游龙头,带动全县旅游经济大发展。”龙川县委书记段邦贤多次表示,佗城古城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的修缮和改造升级是龙川实施旅游强县、打造古邑文化游的具体举措,是打造客家古邑的一个平台。世客会期间将有数千名乡贤到佗城参观考察,是千年古城向外人展示风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他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借世客会召开的东风,采取"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多方共赢"的方式,引进外资,共同保护开发好佗城。
在佗城历史文化景点修缮、改造升级和布展等方面,龙川更是集思广益,多次邀请专家到佗城参观考察。邀请全国各地的20 多位专家学者到龙川参观考察,对赵佗与客家文化进行学术研讨。3 次特邀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李敏教授到佗城参观考察,对该县如何进一步做好佗城保护开发和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工作进行“把脉开方”。
为做好佗城古城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工作, 龙川县成立了以县长何伟强为组长的佗城文化旅游景区改造升级工作领导小组, 对改造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到人,并规定完成时间。同时加强监督,确保改造资金落实到位。
“各项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无条件完成,工作不力者或延误造成严重影响者将追究责任。”在佗城景区建设现场会上,何伟强强调,各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第 19 次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和决定通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方案,迅速行动,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喜迎世客会,推动龙川各项事业发展。
龙川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确保了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首期工程如期完工。
南越王庙修缮一新。
投入巨资建设
“佗城景区的建设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工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企业到广大群众,都积极投入到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中来,为佗城景区建设出钱出力。”龙川县委书记段邦贤、县长何伟强表示,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首期工程如期完工得感谢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首先,龙川县高度重视佗城的升级改造工作,将它列为县政府的十项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并成立了以县长何伟强为组长的佗城景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召开现场检查、协调会,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解决。
其次,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职责内的工作。龙川县文化、旅游、交通等职能部门及佗城镇委、镇政府按照任务分工,在分管县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也踊跃参与到佗城景区的建设当中。香港金利来集团曾宪梓先生、香港福新集团吴惠权先生共同捐资100 万元建设佗城入城牌坊。该县民营企业家刘绍柏、陈伟平、沙石彬、曾佛平、刘文勇、蔡春梅、魏育文等也纷纷解囊,参与各个项目的援建工作。
此外,各界群众捐资修复 12 座宗祠。据统计,佗城景区升级改造项目首期工程总投资 6000多万元。
“要立足发展旅游产业化的大局,挖掘佗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佗城打造成龙川的旅游龙头,带动全县旅游经济大发展。”改造前期,段邦贤多次表示,佗城古城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的修缮和改造升级是龙川实施旅游强县、打造古邑文化游的具体举措,是打造客家古邑的一个平台。世客会期间将有数千名乡贤到佗城参观考察,是千年古城向外人展示风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他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借世客会召开的东风,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多方共赢”的方式,引进外资,共同保护开发好佗城。
南越王庙修缮一新。
“兴王之地”再现风采
据悉,佗城景区的开发工作包括修缮佗城影剧院、古城墙、龙川商会、考棚、越王井、越王庙、西门码头;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和牌坊;改造升级景区内旅游道路;修复3 条历史街区、古城北门,修缮部分姓氏宗祠;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等五方面17 项内容。
越王井、赵佗文化广场景点投资300 多万元。在赵佗故居门前,新建赵佗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立了一尊南越王赵佗全身雕像。另外,通过壁画,再现了赵佗率50 万大军平定岭南,设龙川县治,称王,最后归汉的情景。龙川学宫是广东地区建设历史最早,也是保存原有建筑最多的学宫之一。其位于佗城镇小东门,古时用以修研经书、培养学者之所,也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据《旧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年间,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学宫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如今的学宫旁还有一所学校,这恰恰吻合了学宫作为传道授业之所的初衷
佗城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 年),迄今已有134 年的历史,是广东省唯一的科举考试场所遗存。考棚的修缮主要是在现存建筑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和复原。同时,遵循历史,在考棚内进行布展,再现清代科举考场。现在,经过修缮和布展的考棚,古朴大方,庄严肃穆。在绿化方面,佗城主干道选取桂花作为绿化树;而在各景点,则主要种上竹子,以体现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情怀。
随着一批历史遗存的修缮和新建,景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天的古镇佗城,正以一种 “兴王之地”千年古镇的全新雄姿展现于世人眼前。
越王井保护完好。
群众盛赞古城美
如今,走在改造一新的佗城的大街小巷里,只见四处火红的灯笼高悬,三角彩旗飘扬,勃勃生机的气息从千百年的砖瓦中、从古屋中、从古树里、从古巷里,从古老的护城河里渗透出来,铺天盖地,四周弥漫。的确,也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活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就连老人也从老屋中走了出来,争睹古城新貌。
在广东,寻找客家文化的源头将从哪里开始?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佗城当仁不让。当地斥资7700 万元修缮的一批古迹已经完工,佗城这座古镇迎来新的春天,再现秦汉古风。千年古城仍在延续,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和游客前来探寻拜访。佗城新一轮的保护开发,是客家古邑文化传承的又一具体体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