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力争每村配一名环卫工人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在昨日召开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市长彭建文指出,今后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力争每一个村配置一辆垃圾运输车、一名环卫工人,建立起垃圾清理、运输、处理一条龙服务体系。
农村环保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环保工作的“短板”。农村垃圾、废弃物逐年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形成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混合状况,而我市很多农村地区都是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势在必行。会议指出,今后要探索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十二五”期间,50%的建置镇要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并辐射延伸周边村庄。此外,要加大畜禽养殖等农业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
彭建文还强调,治污首在治水,今年我市要启动建设东江教育园区、胜利大桥至文化广场的污水管网和泵站,解决东江教育园区污水处理问题。
新闻1+1
明年实施PM2.5监测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目前,我省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全面展开PM 2.5 的监测工作。记者获悉,我市将在2013 年开始实施对PM2.5、臭氧等指标的常规监测评价。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中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最主要来源是火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据了解,我市已着手组织开展PM2.5、臭氧等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通过完成市区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力争明年在市区率先开展此项工作,2015年覆盖各县。
上一篇:一周新闻点评
下一篇:气象科普宣传“很有爱” 吸引市民探秘“气象万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