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我市文化场馆建设不妨多吸纳民意

把场馆建在最好的地方

     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市图书馆建设的消息越来越清晰。它建在客家文化公园,是一座可容纳3000 人同时就读的场所。虽然它还在襁褓里,但人们可以依稀想象,那里花木葱茏,茂林叠翠,坐在这样一个幽静环境下读书,可以说是河源读书人的福气,这座城市也会为此而骄傲。

      城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大剧院等一样,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目前河源的美术馆、青少年宫、群艺馆已建成,有的已投入使用,他们建在了人流熙攘的文化广场东端,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市区最好的地方。我想临水而建,毗邻浓阴密集的文化广场,就是100 年后也是最热闹的。我们说把文化场馆建在最好的地方,就是要建馆于市民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现在河源中心城区建设,远景规划的条块分割初露端倪,在新场馆的选址规划上,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坐标,让文化场馆建在最好的地方,成为我们最漂亮的工程,让这座城市不断增长文化自信,让这里的市民不断得到文化濡养,我们为此而欣慰。

多一点民间情怀

      文化场馆的建设竣工并不很难,只要财力充足,管理有力,施工有保障,一座漂亮的场馆定能呼之欲出。但要建成有独特内涵,有我们客家古邑的文化意象的好场馆,并不易,我们为此还得多费些功夫,千秋基业,我们在起步时就不能短腿、短视,要给后代发展留足空间。

      场馆建设是为人民的光彩事业,为此不妨多吸收民间意见,让他们也一起来参与我们的建设。前些年,佛山市就有专家曾提出让市民中有价值的家庭档案进馆,比如族谱、记账本、购物单、照片、自制家庭线装书等。把最草根的东西收入进馆,将历史的细节收藏进馆,不至于湮没民间,可说不乏眼光。现在我们很多东西流失得太快,有时还来不及开掘就消逝了,幸存下的就成了“宝”。

      河源是客家古邑,民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与传统,对此我们在场馆设置和空间布局时就应多考虑我们的地方文化。我们要在自己的馆里,看到我们这方客家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我们不仅要给后代留下一个漂亮的场馆,还应留下我们的灵魂与精神,并为此而努力。

要有打硬仗的准备

      河源一方水土、一座新城。虽然近些年来河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 “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我们并没有改变。因此在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人力也好,财力也好,给我们的难题肯定不少。特别是我们要长远规划,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给力,就需要发扬山区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创新才能办好大事。

      要服务好市民,各个场馆现在和将来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没有现实的破旧立新,没有人文基础,没有经验的积淀,就如初出庐的牛犊,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耕作,才能做好场馆的建设和服务,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才能把我们的文化场馆建设好,使用好。

     胡荆烈






上一篇:源城区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
下一篇:央视给“赤裸艺术品”打马赛克遮丑引发争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