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路边河边池边垃圾成堆 建设“如画乡村”仍须大家努力

隆街镇大桥下堆满垃圾 

     向垃圾宣战,建设“如画乡村”。近日,市政府派出专项督察组奔赴连平县,对该县开展的 “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进行暗访督察,发现在上坪、三角、隆街等镇,农村路边、河边、池边等“三边”地带堆积垃圾较为严重。

 

上坪 清理力度跟不

      连平上坪,是督察的重点。该镇的新镇候车亭位于105 国道与某村道交界处,然而这里却堆满垃圾,成为临时垃圾堆积点。据了解,因为缺乏收集、转运等处理措施,村民只能将垃圾运出村,堆放在国道两旁。

      一路前行,有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池。因为天气热,垃圾池底满是生蛆。工人谢大姐说,自己刚接手这个工作,上坪镇要求每周清扫2 次,“之前这里没有垃圾收集、运输设施,是最近才搞的”。

      在中国石化加油站对面的垃圾池,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放在池子外面,玻璃瓶、碎布料等塞满垃圾池。

 

三角 当务之急是清扫

      在省道忠定线,从三角镇政府路口对面的垃圾堆开始,沿路都是垃圾。当地居民的说法是,垃圾无处堆放,只能堆在路边,定期焚烧;该处没有垃圾池,也没有听说建垃圾池。该镇桐岗村某商店对面也有大片垃圾。村民钟老伯说,最少有三个月没清理,垃圾甚至挤占了省道的匝道。

      三角镇负责人表示,路边每半个月会清理一次。但村民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说环卫工十天半个月打扫一次,也有人说一个月清扫一次,还有人说半年没人清理。争议最大的地方是,政府是否安排人员及时清扫。

      据悉,连平县一次性补助中心镇15 万元、其他镇10 万元,用于完善垃圾填埋场和购置乡镇环卫设备,但三角镇到现在却还在找垃圾中转站的地址。

 

隆街 大桥底下堆垃圾

      隆街大桥是学生上学必经之路,“这里很脏,又多苍蝇,而且污染很严重。我们有时候走过都要捂着鼻子。”这是多位学生表达的心声。确实,隆街镇大桥两侧垃圾触目惊心,大量生活垃圾和包装纸堆积在河岸,只要下大雨,这些垃圾就会被冲入河里,不少垃圾夹着泥土堆积在河底。散落在桥上的垃圾,由于久无人清扫,滋生大量的蚊虫。

      推着单车的张老伯说,镇上没有修建垃圾池,大桥两侧是垃圾主要倾倒点,没有安排专人清理。记者发现,该镇沿河有8 个垃圾点,垃圾全都倒入河中。

      在镇政府前方河道也有大量垃圾,这里是8 个垃圾点之一。这里没人清扫,几只鸡在垃圾堆找食吃。河岸的大片空地用来停车,也是圩镇居民的垃圾点。据悉,这里每天傍晚都有人清理,但清完又有人扔。

      本报记者 周秦

 

相关点评

      隆街镇大桥的垃圾触目惊心。尽管村镇负责人表示每周或每月清扫数次,但垃圾向村道、河道等地“挺进”却是不争的事实,是清扫力度不够,还是根本没人管?个中奥妙,或许从当地村民的说法中可窥一二。其实,要建设“如画乡村”,给大家创造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还须村镇上下行动起来,以干部下沉挂钩、带队包点、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村民齐动手,对各自房前屋后的杂物和垃圾进行清理,并探索农村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当然,最重要的是,大清洁不能浮于表面,而应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环境监管全方位、环境保洁全天候”。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 “治理-反弹-再治理”的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家园清洁,环境美化。

     黄丹






上一篇:市委书记何忠友批示紫金龙窝信访维稳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下一篇:违规收费屡禁不止究竟是谁的错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