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我市扶贫“双到”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向贫困户发放珍贵树种帮助其稳定增收。

扶贫农机开到田间。

核心提示:

      虽然时值寒冬腊月,可在河源这片大地上,却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辗转各乡镇农村,无不让人感受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给力河源所带来的喜人景象:贫困户的新房盖起来了,贫困村的集体收入增加了,一个个美丽村庄建起来了,一个个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3 年多来,我市乘省部署扶贫“双到”工作的东风,在省直部门和深圳市的大力帮扶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责任落实,举全市之力开展扶贫“双到”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11 日,由省卫生厅副巡视员王国红率领的省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考核组抵达我市,将在我市进行为期6 天的扶贫“双到”专项考评工作。

      成效篇

      以数字看“双到”成绩

      我市是全省扶贫“双到”工作的主战场。全市有省定贫困村318 个、在册贫困户4.21 万户。其中:省直单位、深圳市分别负责帮扶48 个和190 个贫困村,我市负责帮扶80 个贫困村。从2009 年至2012 年底,省直、深圳市及我市共有26024名干部直接挂钩贫困户,除帮扶单位外,还有1100多家企业和4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参与扶贫,其中2510 户个体工商户直接结对帮扶贫困户。

      实施“双到”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92 亿元,平均每个村投入689 万元。3 年“双到”扶贫总投入,超过了河源市“双到”以前 10 年扶贫投入之和。帮扶单位共为318 个村创办项目3147 个,平均每个村9.8 个。对照《考核验收办法》,我市318个省定贫困村17项客观指标全面达标,群众满意度高。

      截至去年底,在册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8300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 万元,平均 8.89 万元,两项指标远超省定考核标准。3 年共扶贫6.043 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施住房改造,其中318 个贫困村完成3.34 万户。完成“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任务6195 户,建设硬底化村道 1321.3 公里,解决农户饮水安全 71027 户,帮助建设各类文化卫生基础设施1450宗。

      措施篇

      严格扶贫问责制度

      我市严格实施扶贫问责制度,不断强化各级扶贫责任意识,形成了自觉扶贫、长抓扶贫的浓厚氛围。实施扶贫“双到”3 年多,是我市建市以来扶贫开发力度最大、参与力量最广、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

      自“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广东省扶贫工作问责制暂行办法》、《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不断强化各级扶贫责任意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加强扶贫统计监测,防止错报漏报、数据信息失实。此外,我市还全面实行 “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工作组驻村、干部挂户”挂钩扶贫制度。市、县区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省直48 个单位、深圳124 个单位,我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参与“双到”工作,26100 多名干部和3600 多户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直接挂扶贫困户,挂钩干部每年到户次数平均6.7次。

      在投入方面,除省财政、各级帮扶单位投入外,市、县财政对扶贫 “双到”投入5.12 亿元,力度前所未有。全市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广泛开展“一企帮一村、一店扶一户”活动;三年“扶贫济困日”活动,共筹得资金2.3亿元。

      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 扶贫先扶志”,在扶贫“ 双到”过程中,我市注重内涵扶贫,实施志气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三大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

      全市动员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签订帮扶责任书,鞭策贫困户积极主动配合帮扶,强化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每个村每年在贫困户中评选一批 “脱贫之星”, 树立榜样。注重对贫困户适龄子女宣传教育,为贫困户培养脱贫的生力军。

      在实施智力扶贫工程中,开展扶贫助学,确保考上高中以上学校的贫困户子女能顺利完成学业。每年全市招收3100 多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此外,还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 年多来共培训贫困户劳动力4.1 万人次,贫困户主要劳动力参与实用技术培训率超过 90%。为使贫困户有项目致富,我市提出“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目标,突出帮助贫困村建立产业,实施产业带动。全市已培育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0 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 个。318 个贫困村都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建立起1-2 个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81%的在册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能人、种养大户等形式带动起来实施产业化经营。

      亮点篇

      亮点一

      实施千村脱贫政策

      充分利用工业立市的经济发展平台,让贫困村集体经济建立稳定收入来源。全市1127 个村参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建设。

      较早前,市委、市政府在市高新区建立富民工业园,动员全市各村以集体名义入股,但扶贫“双到”之初, 318 个贫困村因集体经济底子薄,筹不足入股资金,导致大部分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达不到3 万元。“双到”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考虑这一实际,决定让全市318 个贫困村重新增加股份,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各县区也借鉴市富民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建设县级工业园,鼓励村集体入股。如深圳福田区与和平县共同建设福和“双到”产业基地,龙岗区与紫金县共同成立“紫龙农业开发示范园”,两个区帮扶的60 多个贫困村入股,对每个村每年分红2 万元以上。

      亮点二

      实施资源开发扶持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水力、温泉、特色乡村旅游、森林等优势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全市318 个贫困村中,已有178 个村参股小水电站,有51 个村以土地、景区等资源为股份参与旅游项目开发,30 多个贫困村购置了门店等物业。如龙川县在“双到”期间扶持55 个贫困村入股县龙潭水电站、稔坑水电站,平均每个村每年分红 2.7 万元;紫金县九和镇芫芬村利用温泉优势,在深圳龙岗区文体局、旅游局的帮扶下建设宾馆,每年可为村增加收入15万元。

      亮点三

      整村推进安居工程

      我市在扶贫“双到”中,把农房改造作为“双到”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还明确:农房改造不过关,视同扶贫“双到”工作不过关。 3 年来,全市各级(含帮扶单位)

      共投入扶持资金8.3845 亿元,扶持 60437 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了住房,众多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想,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如东源县顺天镇牛潭村将新村建设与顺天墟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既集中建设了新村,又助推了城镇化进程;紫金县龙窝镇南奋村、东源县新港镇伴坑村等,实施分散建设、整村推进,农房依山依水依路而建,实施了村道绿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清洁工程,呈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特色。

          亮点四     

 实施“广东绿谷”工程

      种树,既可绿化美化村庄,还能增加村民收入。结合生态文明,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贫困户种上“摇钱树”。

      我市争取深圳市对口帮扶资金 1000 多万元,建基地、育种苗,共免费发放200 多万株樟树、红锥、火力楠、银杏、阴香、山杜英等珍贵稀有或乡土树种种苗,努力把珍贵树木打造成为我市农业一项新产业,为把河源打造成为“广东绿谷”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在实施过程中,驻村干部帮村民规划,动员贫困户打穴,派发小册子。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办事处驻村干部资助细坳镇月光正村改造毛竹,被深圳商报评价为“毛竹林里飞出了‘金凤凰’”,被宝安日报称赞 “为1900村民种下‘摇钱树’”。

      经验篇

      一“箭”中的提高成效

      扶贫“双到”重在扶出成效、扶出经验。3 年的扶贫“双到”实践和摸索,我市总结出了扶贫“双到”工作“宝典”。

      首先是坚持领导垂范、部门真抓实干,真正把扶贫“双到”工作打造成为“一把手”工程。其次是坚持靶向疗法、实施分类指导,切实提高扶贫成效。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我市将318 个贫困村按“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进行分类,大力宣传推广先进村的经验,对落后村给予重点支持,促进扶贫“双到”工作平衡发展。

      此外,我市在扶贫“双到”工作中还坚持产业带动,以产业促发展;坚持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建设,不断夯实脱贫基础。坚持扶贫与党建两手抓、两促进,选好配强村“ 两委” 班子,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市委副书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黄建中在汇报我市3 年来的 “双到”工作情况时还透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发扬“倾情倾力、扶贫扶志”的“双到”精神,继续落实对口帮扶长期化、干部驻村长期化、财政支持长期化、社会扶贫长期化,坚持不懈、开拓创新,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谢素德 文/图






上一篇:滨江大道二期有望明年建成通车 市区到高新区更方便快捷
下一篇:读幼儿园学费贵成去年热门话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