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需要制度和平台保障
本报12 月15 日报道:昨日下午,备受广大爱心市民关注的河源残疾青年江伟,在市区色色婚纱店举行新书《大秂物》签售会,来宾们齐聚一堂,支持这位在本地网上被誉为“河源小霍金”的青年。据悉,江伟《大秂物》签售会当日共售出图书100 多本,目前,爱心传递仍在进行中。
点评:一本书的背后,藏着一个身残志坚者与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江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一个易懂难通的道理: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其实,在河源有不少像江伟一样的残疾人,或许他们的缺陷有所不同,却都有一颗不屈的心。今年1 月,本报报道了河源成骨不全患者李嘉文自主创业开办家教中心,最后赢得事业、赢得人生的故事。采访中,李嘉文告诉记者,残疾人要成就事业,自身心态是关键,但外界的援手同样重要。简短的话语却表露了残疾人的心声,他们渴望帮助。对他们而言,外界的帮助并不是给他们一口饭吃,而是让他们具备买饭吃的能力。一味地给予钱财难以解决残疾人生活出路这个根本问题,如果能够建立制度、提供平台,针对各类残疾人拥有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条件,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本报12 月16 日报道:12 月13、 14 日,气温回升,“志高空调杯”2014 年河源市足球超级联赛在暖阳下打响第5 轮比赛。本轮过后河超联赛赛程过半,和平贝墩酒队通过此役扩大了自己在积分榜上的优势继续稳居第一,但因为前几名球队积分差距不大,冠军归属悬念继续保留。
点评:河源本土的足球联赛仅仅才跨入第二年,从今年的联赛情况来看,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比赛水平,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河源人对足球的热情毋庸置疑。不过,两届联赛都将比赛地点设在远离市区的河源理工学校和技工学校,观众不多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河源足球发展的一个短板——足球场地不足。在市区,人们很难找到一座公共足球场,即使加上今年新增的全民健身广场足球场,那也是“僧多粥少”,供需极不平衡。诚然,建造一座足球场的成本,要比篮球场等其他体育场地大得多,但是如果人们连踢个球都要几十上百人挤在一个球场内,河源足球谈何发展。对比下邻居梅州的足球水平,我们是不是该加大对足球的投入力度呢?
栏目主持:黄冉
上一篇:“有偿新闻”咋定价?
下一篇:景区人员为“人头费”殴打游客到底是谁纵容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