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帮办》是贴近群众的生动实践
本报3 月11 日报道:为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2 月21 日起,本报借助报料电话、河源民生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在本报“民生新闻”版推出了记者与读者互动的栏目—— 《记者帮办》,记者收到不少读者寄来的求助信件,甚至还有一些读者拿着报纸前来报社求助。而不少网友也在微博、论坛上对本栏目“点赞”。截至昨日下午发稿时止,河源民生论坛《记者帮办》版块点击、浏览量达到 4万人次。
点评:近年来,《河源晚报》坚持 “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的办报宗旨,秉持“实用彰显价值”的新闻理念,锐意改革新闻业务,扎根基层,立足本土,报纸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亲民辅政的舆论作用。事实上,作为深耕河源的主流媒体,晚报深知,每一次采访、每一则新闻报道,都应当秉持着一种为受众读者传递实用信息、倾听百姓心声,甚至是竭己所能为有需要的百姓排忧解难的理念,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着手,以真诚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如果说,“高考爱心直通车”、“寻找身边好医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晚报进社区”等活动,是晚报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的积极尝试,那么,今年起重磅推出的《记者帮办》栏目,无疑是晚报贴近群众、走进群众的生动实践,让有问题、有困难的群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帮办记者“点对点、面对面”地反映。
栏目主持:吴志坚
本报3 月10 日报道:龙川县城管局城监大队文化公园中队工作人员黄辉和杨金标在执勤时,看到一商贩的女儿突发疾病,四肢不停地抽搐、口吐泡沫,紧急关头,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小女孩送往医院抢救,并垫付住院费,直到小女孩住进医院病房,病情稳定后才离开。
点评:不知从何时起,城管总是固执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不知从何时起,城管总是和暴力如影随形。于是,公众的质疑一浪盖过一浪,公众的责骂铺天盖地。然而,就在城管负面信息此起彼伏时,龙川县的“好城管”一下子树立了城管队伍新形象。这是在负面新闻爆炸时代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正能量,我们更愿意以敬仰的目光,向人群中传递出去。
上一篇:市区响起今年第一声春雷
下一篇:爱心,在传递中灿烂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