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推行“456”工作法力求后进村变先进
本报讯(记者 张涛)记者昨日从市委实践办获悉,对年初排查出的5 个问题特别突出村和50 个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我市创新推行“456”工作法(选派4 类干部、组建5 支队伍、落实6 项措施),力求通过整顿使其由后进变为先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体现在“两委”干部素质不高、村里遗留问题多、宗族派性导致内斗严重、集体经济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我市选派市县党政领导、“第一书记”、党建专职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4 类干部,多层次地强力整顿55 个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同时我市组建了驻村工作队、整顿工作督导组、群众路线宣讲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外出乡贤帮扶队等5 支队伍,全方位给55 个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补钙”。
此外,我市还采取了6 项措施,完善制度谋划村级经济长远发展。这6 项措施主要是,采取村级组织自我查、党员群众帮助查、驻村工作队参与查等方法,深入查摆村级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及时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一村一策”原则,制定详细的整顿方案,并登记造册,建立整顿台账;集中培训55 名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并组织在软弱涣散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统一到省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全面建立并推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坚决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开展;培育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入股分红型、物业出租型项目,确保每个软弱涣散村至少有1 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切实增强“造血”功能;确定一批实事项目,实施一批民生工程,通过整顿建设,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村居环境、医疗就业、农田水利等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整顿中受益。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