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民办幼儿园明天
生活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水于我们来讲,可谓重要,人体内七成都是水,也不能不饮水。3 月22 日是第二十三届 “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宣传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将3月22日至28日确定为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以“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为主题。
一
每年“世界水日”可谓全国关注,全球瞩目,今年河源宣传却显得有些冷清,仅在电视上播出几条宣传标语,纸质媒介更是鲜见“世界水日”等字眼。然而,河源“水事”并不比常年有所减少。闲举两例,一则万绿谷景区发现娃娃鱼,这的确让人开心,能让这个对水质要求与桃花水母不相上下的“活化石”落户下来,这证明河源一些地方水质还真不错。一则听来有些担心,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地处粤赣交界处的定南水,由于源头污染,深受影响的和平下车部分村民对此“欲哭无泪”。据报道,江西定南全县目前没有一家工业污水处理厂。
二
两年前,笔者曾站在和平县下车百年古塔——文昌塔塔顶向这条河张望,远远望去,有如一条黄带子,在沿途绿色田野的映衬下,显得尤为醒目,跟我市境内其他河水大不一样。抚今追昔,这一百多年来,有多少人站在这古塔上张望这条河,不知古人看到这些,会作何感想。当时笔者一直纳闷,为啥在河源境内,名字却叫定南水。
也许有人纳闷,这没人管吗?一些知情人说,这难以整治,为啥?在于源头不在河源境内,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江西境内的就该江西管。我市即便对此再有意见,也是鞭长莫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并非治不了。今年2 月份,市水务局与梅州市水务局联合行动,一举打掉了龙川与兴宁交界处的几处非法采砂点,让“三不管”地带变成了 “人人管”,让非法采砂者无法藏身。这虽是两市首次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不小,然更有纪念意义。自古以来,两省、两市、两县之交界地带,都是最难管理的地带,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就真成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三
言及到此。想到两三年前,面对泛滥东江的水浮莲,笔者曾在版面相同位置发出了“畅游东江岂能梦碎水浮莲” 的感叹。当时全市上下齐心,源头关闭涉嫌污染的养猪场,中游和下游则购买打捞船,让水浮莲不出境,这以后更是形成制度固定下来。现在,即便市区有水浮莲,也只是很少,或者极少,再也不见昔日其封锁东江的盛况。
正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想必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水乃流动之物,水污染已是一大公害,谁也无法置身事外,需要打破地域管辖,需要打破常规,各地各部门要联合整治,有如首都整治雾霾一样,京津冀三地联手方可取得成效。
不过,河源“水事”,振奋人心的事还是有的。前日,我市召开专题会议,拟6 年投入33 亿治理辖区111 条中小河流计1675.4 公里,让这些河流不再“任性”。笔者细算了一笔账,每公里差不多要投入200 万的“真金白银”,这白花花的银子哟,这治理成本不可谓不高。
作为全省重点生态区,我市治水也不遗余力,然而我市治水还没有进入2.0 升级版,还未全部实现河道水清、面清、岸清“三清”。昨日本报报道,目前我市东江劣V类河流仍有10条,当然相对于河源111条中小河流来说,10条看似不多。然而,这10 条河流又严重影响了我市多少黎民百姓的生活,又有多少黎民百姓在泣诉呼吁祈求水质尽快好转呢?
前几年的水浮莲滋生现象启示我们,要时刻绷紧“水质安全”这根弦,力保“生命水质”不失守!今日的定南水污染难道不是更昭示我们,治水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市民应自觉保护水环境,且行且珍惜,为建设美丽槎城尽一己之力。
张 涛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