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以“大课间”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
市二中的学生们正在上体育“大课间”活动。
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市二中都会出现壮观热闹的一幕:全校师生走出课堂,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操场,进行跑操、拔河、跳绳、打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锻炼活动。这是市二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每天锻炼1 小时”而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日,省政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重点开展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同时,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补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短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999 年,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政策在全国实施,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幕。然而16 年过去了,我国不少地方的基础教育仍然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此次《意见》的出台,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河源的素质教育开展的怎么样,接下来又将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关键词:体育
“大课间”保证每天锻炼1小时
素质教育,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不少地方还存在围绕升学率和考试的应试教育现象,但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却是“智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意见》将体育和美育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
《意见》提出,力争在3 年内,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 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记者了解到,在体育方面,我市不少学校都走在了前面,除了市二中外,市三小的“大课间” 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按照规定,学校开足了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 节,三到六年级每周3 节,并且坚持每天开展1 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市三小副校长张美兰告诉记者,学校还将爱国歌曲结合手语操、把“一日常规三字歌”融入到拍手操中,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结合起来,在“大课间”开展兔子舞、韵律操、跑步、手语操等项目,达到有效锻炼身体的目的。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爱好)项目。为进一步加强课内外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市二中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开展了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目前已成立有吉他社、街舞社、动漫社等13 个社团,还有6 个正在申报成立中。而市三小则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三上午第四节课开展活动,在本学期开设了篮球班、书法班、儿童舞蹈班、民乐班等31 个班,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非常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减负
“六项规定”切实为学生减负
“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这是很多中小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应只以升学为目标,学生、教师、家长一旦被绑上应试教育的巨轮,就难以摆脱负担过重的魔咒。
素质教育,减负先行。《意见》重申,要认真执行广东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考试、办重点校、编重点班、违规补课、违规收费、下达升学指标等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不应该过早地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功利化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 2014 年出台“六项规定”以来,我市各个学校迅速行动,目前已基本取消了这些不规范办学行为。“由于八、九年级在规定出台前已经编了实验班,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将暂时保留并逐步取消,现在入学的七年级完全是按规定均衡分班的。”市二中教务处主任卢春辉告诉记者,“六项规定”进一步保障了教育公平,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做好思想动员,真正做到给学生减负。
关键词:招生
划片招生,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应“以成绩论英雄”。与以往凭借高分数才能拿到学校“通行证”不同,《意见》明确规定了要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实行划片招生,做到阳光招生。
据悉,2014 年,我市就已开始实行划片招生,对市直公办中小学入学区域进行了划分,以均衡配置市区教育资源,方便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据了解,凡年满 6 周岁、市区内在册在籍的小学毕业生,持有市区户籍且在市直公办学校入学区域内居住的、非市区户籍但父母在市区购买或自建住房且住房地点在市直公办学校入学区域内的、或父母在市区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5 年、有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持有居住证的,即可入读市直公办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意见》还提出要全面推进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工作,逐步推行优质普通高中将不低于50%的招生指标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据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 年,我市各县(区)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分配到辖区初中学校的比例为20%,今年“指标到校”的比例将提高到40%,降低20 分录取,逐步解决初中择校问题,引导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师资
到农村从教可享“上岗退费”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意见》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
破解素质教育难题,重头戏在于农村教育。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2007 年我省即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凡有志到农村学校从教5 年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省财政返还就读期间学费的优惠,退费标准为每年 6000 元,本科生连续退费4 年,大专生连续退费3年,从上岗满1年后逐年实施。
据介绍,我市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 “上岗退费”政策以来,农村紧缺学科教师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2010 年全市提出申请并经审核批准享受“上岗退费” 的教师有113 人,2011 年达385 人,2012 年 260人,2013年227人。
此外,我市于去年开始委托河职院定向培养免费师范大专生,毕业后分配至各县区农村小学任教,今年计划招收200 名,统考报名工作已于3 月25 日结束,并于本月11 日、12 日进行了笔试和面试。现今,我市山区教师的人均岗位津贴不低于700 元/ 月,农村教师队伍趋于稳定,农村学校“留不住”人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展望
建立科学多元评价制度
素质教育不是靠学校、老师就能实现的,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不少凭重点学校、重点班,或是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好坏的旧观念。要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打破这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意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并鼓励地区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
“不要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卢春辉告诉记者,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会听到部分家长和学生、甚至是老师的质疑声音,认为第二课堂等活动会影响学习,而这些声音大多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要想转变这些陈旧观念,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破除以成绩、升学率论成败的藩篱,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谢素婵 杨金萍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