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声声
“咕噜——咕噜——”急促而响亮的口哨声响彻整条街。
一九四二年的东江上游小镇——老隆镇的街头,时不时会听到“咕噜”的口哨声。只要听到这个响亮、悠扬的口哨响起,整条街便静了下来。来往行人和买卖交易的人们,会躲进店铺里,或街巷边屋檐下,静看事态发展。不一会,白狗子和伪军、汉奸们,便会出现在街头,吆喝着横冲直撞,或殴打一两个躲闪不及的路人,或拿走店铺里的一些货物,然后扬长而去。
“咕噜咕——”悠扬而冗长的口哨声再一次响起时,镇子里又开始热闹起来。恢复了买卖交易,行人们又涌向街心,熙攘来往。这是一段沉重的岁月里,发生在老隆镇的往事。一九四二年,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正处在紧要关头。日本帝国主义试图长久统治中国,奴役中国人民,已经使用了包括细菌武器在内的极其残暴的手段。东江上游的重镇老隆,虽然没有落入日寇之手,但日本特务、日本浪人、民族败类中的伪军、汉奸,却不时地出现在街头,搜捕抗日志士。当时的龙川县内,有不少共产党人和抗日志士,他们带领龙川县的进步学生、商人和农友们,暗中募捐物资支援抗日前线,为东江抗日武装“东江纵队”和游击队提供情报、输送人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片好河山的沦落,使这个偏僻的内地小镇弥漫着火药味。
有一段时间,投靠日本鬼子的伪军和汉奸们相当猖獗。他们杀害共产党人,抓捕游行和散发传单的抗日人士和学生。在与邻县交界的各个路口,东江水道上设关卡,企图扑灭人民的抗日烈焰,切断抗日前线与内地的通道。
这里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战火硝烟,却一样面临生死抉择,民族存亡的决战。为了应对日益猖獗的伪军和汉奸们,龙川县的抗日组织动员了一批学生,走向农村,走上街头,与人民一起站在斗争前沿。老隆是兴宁县、五华县、和平县和河源县及江西省几个县的贸易集散地,经济、文化中心,来往人较多,也较复杂,有几处抗日组织搜集情报的联络点。汉奸们经常突然出现在街头,抓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人,许多无辜善良的人也面临突如其来的迫害。为了保护抗日组织和无辜百姓,原龙川一中的 “学联”组织,想出了一个巧妙而又安全的预警方法,让一些会吹口哨的学生,打扮成老百姓,在墟日和街头上人多的时候,一旦发现伪军和汉奸,就吹口哨报告街上人,及时躲避,让那些正在输送抗日物资、交换情报的人隐藏起来。口哨声里,既有壮烈的抗日情怀,也有对百姓们的呵护关爱。战斗,岂止在疆场呵!
好多年前,我在搜集《龙川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走街串巷,曾在老隆镇的杂货街(今已拆建),一间小店的阁楼上,遇见了一位当年吹口哨的抗日学生,现已是龙川一中退休教师的老人。说起这段吹口哨抗日的往事,他像当年那样,吹了一阵口哨,“咕噜——咕噜”声,依然那么响亮、悠扬。口哨声里,我们感到,反抗侵略的斗志并没有消失,她依然响彻在街巷、乡村和人们心上,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警惕侵略者突然的猖狂进犯。
往事如烟,然而,往事又岂能轻易忘记? “咕噜咕——”口哨声声,是那么响亮、悠扬,又是那么意味深长。
刘浩华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