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春节报道】晚报记者回乡过年 带你感受浓浓年味

编者按:

晚报记者在辛苦奔波一年后,在春节前纷纷回到老家过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们没有忘记带着记者的视角和眼光去看家乡发生的各种变化,记录着热闹的过年场景,以及各地春节风俗习惯,现将它奉献给广大读者。

浓浓年味弥漫古城

记录者:杨金萍

地点:龙川县佗城镇

“愿一家人身体健康!”“愿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开心!”在龙川县佗城学宫左前方,一棵祈福树上挂满红丝带,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四,记者来到佗城镇,街旁四季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步入佗城村百岁街,喜庆的灯笼装点出浓郁年味。学宫、南越王庙、城隍庙,老祠堂内香火旺盛,苏堤、西门码头,古城墙上游人如织,孩童拿着玩具嬉戏玩闹。

在佗城学宫左前方,记者看见一棵静立的木棉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树下聚集了诸多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介绍,往这棵树上抛红丝带能够许愿、祈福及驱邪。植于清康熙七年的祈福树,迄今已有300多年树龄,因当地居民在此祈福相当灵验而得名。

祈福树下,人们纷纷把写着自己愿望和祝福的红丝带抛上树梢。从深圳回到老家过年的邹婷用签字笔在红丝带上写上“ 愿一家人身体健康”,双手合十默念心愿,然后把系在棉球上的红丝带稳当地抛上树梢,高兴地回过头来跟家人相视一笑。

在另一边,25岁的叶伟和女朋友把两根红丝带并在一起,一块儿写下愿望“愿我们永远幸福”,他们希望,以树为媒,天地作证,两人的爱情长长久久。有的游客铆足了劲儿,想把红丝带抛向最高的树梢,一遍不行又再试一次,他们相信,红丝带抛得越高越好,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新年见面“聊”生意经

记录者:刁城邦

地点:龙川县新田镇

“哥,小车又换了一台,生意做得不错嘛。”“新的一年,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啊。”羊年春节,记者回到龙川新田镇高峰村,在这个交通便利的山村里,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年轻人聚在一起,更多的是在研究生意经,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大谈怎么赚钱,哪个有门路……这着实让记者大开眼界。

大年初一,阿伟和亲戚一起给村里的长辈拜年。闲聊中才得知,阿伟算得上村里年轻人中最有出息的后生仔,大学毕业后,靠自己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在深圳一家工厂工作,从实习生、小工人干起,一直做到主管职位,月薪过万。更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村里人拜年闲聊中,往年一见面就递烟,一帮人聚在一起烟雾弥漫,端着大杯小杯互相劝酒,不醉不罢休的现象不见了。记者看到,虽然现在村民敬烟的档次提高了,但大家似乎都不稀罕烟的档次,不少敬烟的人都吃了“闭门羹”,一句“戒了”谢绝好意,这在以往的逢年过节是难得一见的情景。

没有烟酒的春节一样热闹,聊得更欢。村民们把自家产的最好的头春茶拿出来待客,吃着家里的土特产,聊的却是生意经。哪一行生意好做?该怎么去开拓市场?经营过程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大家都毫无保留地谈经验,相互学习、取经,聊得很欢。当然,也不缺争论不休的时候,有时为一个焦点问题大家相互探讨。在家务农的村民也不落伍,他们讲的都是农村致富经,拜年成了研究会,反倒记者成了局外人,插不上嘴,只有泡茶、倒茶的份。


村里一栋栋楼房平地而起。

喜气洋洋感受乡村新变化

记录者:梁小鸿

地点:和平县古寨镇

春节期间,不少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回家过年,他们穿梭城乡,做客亲朋好友家,在感受阖家团圆的温暖时也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

村民生活越过越好

“外甥,快进来坐。”大年初一,记者在老家和平县古寨镇丰和永兴村与家乡村民一起过年拉家常。大家围坐在一起晒太阳,谈天说地。记者在村中走了一圈发现,有不少村民建起了高楼,住上了洋房。

“村里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村民们都建起了自己的房子或者在县城买了房子。”村民梁志财告诉记者,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新风的刮起,村里发生了不少变化,原本一些不起眼杂草丛生的地方,如今都已经建起了新房,村里也安装了数盏路灯,这一变化得益于新农村建设及瓦房改造政府补助的大力支持。

永兴村的变化,只是古寨镇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村村砖房耸立,乡村道路全部硬底化,不少人买了小轿车直接开进院里。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煮饭用煤气,洗澡有太阳能热水器,宽带连接到家门口。该村村委委员梁观纯说,如今村民生活条件已得到改善,接下来,村里打算根据地域特色,发展种养殖业,相信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出行方式出现变化

“这几年老家的变化很大,感觉一切都和以往不一样了……”大年初二,在外务工的村民陈辉生回家乡水西村探亲,车辆经过平整干净的街道上,多年没回家的他看到了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也感受到了乡镇里的巨大变化。

刚到古寨街道,陈辉生就发现街上有不少小轿车在穿梭,有些还挂着闽、浙、云等外地牌照。水泥路直通到了水西村,20分钟,陈辉生就从乡镇开车到了村里,这在以前是他不敢想象的。陈辉生表示,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家庭轿车……出行交通工具上的变化,正是水西村的发展变化。“我们家族就有3辆汽车了,现在都感觉道路不够宽敞。”陈辉生不禁笑言。

说起水西村的路,不光陈辉生感慨,今年已经80岁的村民陈大爷也感慨颇多。陈大爷说,之前村里到镇上都是泥巴路,到街上走路要一个多小时。“过年置办年货的时候,满满一背篼的东西背回家,汗水把衣服都浸湿了。”前几年家人买了摩托车,出行方便了一些,但是路面不平整,这一个坑那一个坑的,也不安全。现在好了,村道路全部硬底化了,可以把车一直开到家门口。

市民注重养生过大年

记录者:郑婷影

地点:市区

“往年过年吃的,除了年年有‘余’的鱼,自然也少不了图个‘吉’利的鸡;节日期间应酬不断,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总是海吃海喝一通,一个节过下来,体重要增加好几斤。”从事装修行业刘女士说,今年春节他们家不一样,除了除夕夜讨吉利,他们备了鸡与鱼外,其他时间的菜肴都跟平时差不多,素多荤少,吃绿色有机菜,吃出健康。

刘女士说,往年过年都要准备一大盆的红烧肉,天天吃,能吃好几天,今年,她家只备了一小盘,备的更多的是蔬菜,而且都是乡下自己种的绿色有机菜。年初二,由于市场还未开市,他们家吃以吃蔬菜为主,还有家鸡蛋。接下来几天,有客人来,也是吃豆腐,还煮了糖水,滋润养生。刘女士表示,这样的饮食过年,更舒服,也更健康。

天南地北车辆汇聚小镇

记录者:郑婷影

地点:东源县漳溪镇

节日期间,在东源县漳溪镇,挂外地牌照的车辆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许多,各地车号的车辆随处可见,而车主人都是回家过年的河源人。

大年初三,漳溪街一辆挂有桂B车牌的轿车停靠在路边,车主周先生就是漳溪人,多年前到广西柳州当炒手,凭借勤奋和执着,如今,他还自己开了餐厅。周先生说,以往春节回家,他挤火车,经常为买票的事烦恼不已,而且,为了避开高峰,年初四就要返程,现在当了老板又有了车,他想过完元宵节再回去开工,多陪陪家人。

漳溪有许多外出打拼的人,近几年来,不少人成了有车一族,一到春节,这些人开着各地车牌的车回到家乡过年。记者发现,这些外地车以广东车为主,粤B深圳车最多,大多是经济适用车。

村里祠堂开“音乐会”

记录者:谢素婵

地点:连平县上坪镇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春节,是团圆的日子,除了可以和家人团聚,还能见到许久不见的小伙伴们。大年初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相聚在一起,弹着吉他,唱着歌儿,在家乡的小祠堂开起了“音乐会”,热热闹闹的年味出来了,我们也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

家乡是位于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口不多,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因此,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一起放烟花爆竹贺岁,一起聊天叙旧拉家常,今年春节,村里多了一个新节目,就是一起在祠堂开 “音乐会”。大年初一,得知村里一位年轻学生会弹吉他,大家纷纷“怂恿”他要“露一手绝活”,为免吉他单调,有人提议要给吉他伴唱,于是,一场有弹有唱、有说有笑的“音乐会”就这么诞生了。热闹的“音乐会”把村民都吸引了过来,伴唱队伍不断壮大,不时还有人要点歌,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老人们则搬了小板凳坐着乐呵呵地看,一场热热闹闹的新年“音乐会”就在大家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小村庄的春节仿佛更有味道了。


上坪镇每年都会举行新春篮球赛。

篮球比赛迎新春

记录者:谢素婵

地点:连平县上坪镇

马蹄声声辞旧岁,篮球比赛迎新春。在家乡连平县上坪镇有一个过年的传统节目,就是新春篮球赛。为迎接新春的到来,给村民增添节日气氛,每年春节期间,上坪镇都会组织各个村的球员们组成队伍开展篮球比赛,让村民更多地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过个热闹开心的春节。

“传球!”“好!”“6号球员篮下2分!”……大年初三的上午,阵阵的呐喊加油声从镇上的篮球场传来。这一天,连平县上坪镇2015年春节篮球邀请赛在镇上的篮球场拉开帷幕,紧张激烈的比赛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战”,球场两边或坐或站围满了观众,不少观众还是一大早就到球场占好位置,准备一睹球员们的风采。奔跑跳跃的球员、呐喊助威的观众,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人们过足了“眼福”,也让春节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除了看“春晚”,看春节篮球赛也是不少上坪村民的必备节目。住在镇上的谢老伯每年都会早早来到球场,占好位置来“观战”,而许多家住得离镇上远的,也会早早打听好比赛日程,“呼朋引伴”一起到镇上去看球赛。每年打打篮球、看看球赛,不仅让村民在春节期间有了一个好去处,也能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激励大家拼搏进取,给新年增添多一点年味。

“利是”多了,金额大了

记录者:刘影丽

地点:和平县城

“今年收到的‘利是’最多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年红包金额也越包越大了,孩子们可说是收红包收到手软。

谈起今年春节新变化,和平县阳明镇的刘锋开心地笑了。“今年春节最大变化是收到的 ‘利是’数量多了,比去年翻了一番,金额也翻了一倍多。”刘锋说,按照家里的风俗,已婚的亲戚以及长辈要给未婚的男女发红包,他是大学二年级在读学生,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亲朋好友都会发红包给他。去年他收到红包为1100余元,今年收到红包接近2500元。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利是”单个金额大了。他收到最大的一个红包金额是500元。

“我今年收到好多红包。”和平县青州镇的小妮10岁,今年收到“利是”1200元。小妮的父亲赖先生介绍,以前包红包多以20元为主,“今年20 元都拿不出手了,都包30 元、50 元了,给亲近亲戚的小孩,一般都包100 元、200 元”。对于这样的变化,赖先生表示只是“随大流”,大家都包那么多给自己的小孩,自己理所当然要还那么多。另外,赖先生向记者说道,近年来发红包随意性更大,许多同村、同乡的人,特别是经济条件富裕的,见到自己孩子就发红包,“利是”已经不仅限于亲戚间互相派发了。

春节流行拍“全家福”

记录者:张涛

地点:湖北襄阳

我们有太多照片,风景照、自拍照、情侣照,却少有父母的照片、和父母的合影。这不,羊年春节,记者家乡鄂西北小城——老河口流行起了拍 “全家福”。节后回河源前一天,笔者一家与老岳父一家共10人专程到小城影楼照了一张“全家福”,给幸福“存档”,以记录羊年春节团聚的时光。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许多大家庭、小家庭团圆、团聚的日子。家乡小城很多家庭选择在这个家庭成员齐齐整整的时候拍摄全家福。其中,有的家庭更是连续五六年都拍摄全家福。春节拍张全家福,已经成了这些家庭春节固定的欢聚方式。全家福记录家庭的温暖,其拍摄的风格也以欢乐喜庆的氛围为主。记者看到,古典优雅的中式礼服、华丽高贵的洋装,还有展现家庭温馨和乐的家庭装、亲子装,都是颇受欢迎的服饰。而随着人们对全家福越来越重视,不少家庭更会自带早已搭配好的家庭装,力求呈现出符合自己家庭的风格。家乡不少影楼还提供了上门拍照服务。对于许多40至50人的大家族,或者是家有行动不便的长者,摄影师上门拍摄可省去不少麻烦,又能实现人们拍全家福的愿望。

令记者大感意外的是,这家影楼还有一家人拥在一起为老人补拍婚纱照的。婚纱照的女主角是已年过古稀的刘老太,她身着白色花边的新娘礼服,用手将一缕散落下来的灰白色头发别到婚纱的后边。在她身边站着身着黑色礼服的新郎,身后是鲜花盛开的亮丽背景。就在这一瞬间,老两口弥补了没有婚纱照的遗憾。“爸妈今年 70多岁了。当年结婚还不流行拍婚纱照,他们是比较拘谨的人,也不肯专程来拍,就借着拍全家福的时候,帮爸妈也拍几张合照,权当补拍婚纱照了。”孝顺的刘老太儿媳说。

全家福拍摄之所以在小城受欢迎,因为它记录的不仅是春节的瞬间,更是记录家的温暖。



相关热词搜索:年味


上一篇:河源市城管局致力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
下一篇:"新春随手拍"活动今日就截稿了快来分享你的作品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