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阅读,当为河源奔康壮行

对于苍鹰古旧书店,槎城人并不陌生,笔者也是情有独钟。今年节后一上班就往旧书店赶,谁料大门紧闭。猛然忆起,卖书阿婆曾说,年后不开了。笔者不死心,后又连续去了三次,店门如故,可能确实关门歇业了。想起两年前一言 “旧书店,曾那么美好地存在过”,如今竟然一语成谶,令人惆怅不已。
 

■ 张涛

“苍鹰”歇业,幸好还有源城图书馆,可一解看书之谗。图书馆院子不小,各种才艺表演班夹杂其中,其火热程度令人眼羡,与图书馆冷冷清清成鲜明对比,大有“冰火两重天”之势,着实让人感慨万分。有时在想,为人父母者整天忙于带孩子奔波各种才艺培训班,何不抽一时半会带孩子来读读书呢?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阅读,一生受用无穷。“全民阅读”,已成国人熟知的热词。今年全国“两会”,“倡导全民阅读”连续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 月17 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在国家规划中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

提起全民阅读,深圳当是一座标志性城市。2000 年11 月,其开全国风气之先,创办“读书月”。16 年过去,当初仅有170 万人次参加的读书月,已发展为逾千万读者争相参与的嘉年华。《2015 年深圳阅读指数报告》数据显示,深圳居民日均读书时间为 62.53 分钟,年均阅读纸质图书的数量为6.61本。

何谓全民阅读,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让每个人享有平等的阅读条件和机会,共享阅读的快乐。

全民阅读,河源也在行动。位于市客家文化公园旁,总投资达2.2亿元的市图书馆(新馆)已进入主体装修阶段,将于今年9月开馆。离此不足20公里,东源县图书馆(新馆)也在如火如荼建设。届时,建成后的市图书馆(新馆)、东源县图书馆(新馆)和已建成的源城图书馆,将成三足鼎立之势,极大地满足市民读书之愿景。

不过,读书不热,书香不浓,馆再多有何益?岂不闻,我市一乡镇外出乡贤筹资200 多万元建成的图书馆成了附近村民晒白菜之地;如今一些村愿意花大把银子去修祠堂建庙宇,却无几人去修村志撰村史。愿河源读书之热,也如这建馆之潮,兴盛起来。

城市因人而兴,人不读书,一城势必难兴。城市的未来在于读书,于一家庭而言,“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城市来讲,“读书的城市有品味”。全民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地区的市民素质和竞争力。

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河源曾诞生过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名人。这片历史厚重的客家热土,理应是读书之沃土。故我市应该倡导和鼓励市民翻开书页,在浓浓墨香中,细细体味读书的喜悦,静静感受知识带来的力量,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试想,360 万河源人,如果人人都爱上读书,整个社会也必将多一份和谐与安宁。

不仅如此,当前,我市要在2018 年与全省同步奔小康,跨越式发展的大势已成,最需要的是必胜信心和良好精神状态。我市地处粤北山区,然“精神区位”一定要处于全省的前列,应把学习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导,通过阅读和学习产生的坚强信心、昂扬斗志、火热激情和实干精神,方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不言之言,闻于雷鼓。书香河源,乃人之所望。

倡导全民阅读,河源当前最缺什么?古有“点石成金”之典故,窃以为,河源就缺那能“ 点石成金”的“ 金手指”,而这“金手指”就是那如何让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让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的“妙招”。作为“全民阅读”的“全国标杆”,深圳何不在项目资金帮扶之外,在推动全民阅读上也帮河源一把,让阅读在河源也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让河源也拥有“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的城市文化气候。上世纪30 年代北京大学曾流行一句话:“正式生不如旁听生,旁听生不如偷听生。”于推动全民阅读而言,河源若也能涌现一大批“偷听生”,则善莫大焉!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奔康壮行 阅读


上一篇:为取消职称外语叫好
下一篇:篮球发展需要更多“宝贝”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