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人才先行
“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是当前医改的重点。社区医院原本就是为了方便辖区群众看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离理想的就医环境仍然有差距。一边是提倡“分级诊疗”,一边是市民对社区医院的质疑,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对市民就医习惯、业内人士对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 制度的看法、缓解大医院扎堆看病等进行了走访调查。(详见本报7月11日A3版)
分级诊疗,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然而,分级诊疗在多地开展得火热,且不少地方实施的时间已不短,但基层卫生机构的门诊量不升反降,患者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看病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实现分级诊疗,人才要先行。要让高水平的医生自愿留在基层,并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社会地位。政府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经费、人员经费给予更加持续的投入,有力地解决基层医生的待遇问题;鼓励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定期开展诊疗活动,把更多的人才引向基层;加快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适度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
郑婷影
上一篇:新路命名宜早不宜迟
下一篇:让非遗项目“活”起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