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项目“活”起来
近日,我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结束,10 个市级非遗项目和2 个非遗代表性扩展项目被列入名录。至此,我市市级非遗项目总数达到90 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 个,省级非遗项目10 个;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 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共92 人。(详见本报7 月 11日A2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近年来,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非遗项目保护,我市均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虽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附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永不过时,但被遗忘甚至失去传承却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软肋。
笔者认为,非遗项目要“活”起来,就要接地气,通过新媒体的包装推广加强宣传力度,走进广场、社区等打造非遗项目展示新平台,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积极开发非遗创意产品变文化为经济。另外,传承工作还要从孩子抓起,让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让非遗扎根青少年心中,解决无人接班的困境,让非遗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