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要合法也要“合情”
最近几天,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应该就是网约车了。国庆黄金周刚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相继发布了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北京上海还规定网约车必须是本市车牌、司机必须是本市户口,还对车的排量和轴距提出了要求。新规一出,网上已是一片沸腾。本来网约车合法化一直是大众的呼声,但是新规中所谓“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等规定,却超出许多人对新政的想象,也因此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与担忧。
一
目前,在大部分的城市中,网约车都已经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用网约车了,作为一名经常打专车出行的人,笔者身边的同事、朋友也基本都是用滴滴打车等网约车,手机预约一下,快车就会到指定地点接送,方便快捷又舒服。特别是在下雨天或者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难、打车贵、拒载、绕远路、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会越加凸显,而网约车这时就更受欢迎了。
近年来,滴滴打车、Uber、易到、神州等网约车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甚至在身份资质被质疑,运营受到旧有秩序不小阻挠的情形下,仍然席卷了各大中小城市,受到消费者“追捧”,订单数量不断上升。不仅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消费者大幅增加,不少私家车和外来人员也开始加入网约车司机行业,当上了专职或者兼职“专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成为了一种新的就业渠道。众所周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现有的出租车基础上,出现的这种更加便捷、更加经济的出行选择,无疑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
二
网约车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行业,目前已聚集和产生数量庞大的就业人群,是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的“神助攻”。作为分享经济的成功典范,网约车行业不仅已经站稳脚跟,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网约车司机进入门槛低、平台监管不严等问题,导致网约车市场出现了不少乱象,甚至包括性骚扰和人身伤害等事件。这让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甚至遭遇查处和打击。但在这个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显然不符合市场也不符合民意,因此网约车合法化成了呼声最高的解决方法。
近期以来,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不时曝出高峰大幅提价、服务变差等负面消息,还有网约车平台车主酒后接单、女教师搭乘网约车遇害等安全问题,让不少乘客望而生畏,转而重投出租车或者公交车怀抱,也让不少网约车司机有苦难言。虽然大众对网约车腹诽不少,但是也无法弃之不用。这就说明网约车确实需要规范,但规范不是扼杀,提高准入门槛更不等于筑起规则的高墙。
三
网约车新规这种既限车又限人的规定,无疑将给新兴的网约车行业造成巨大影响。据滴滴出行统计,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 ,而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本地户籍。这意味着,数量庞大的网约车司机将面临退出市场、甚至失业的命运。
地方细则出台后,不仅对网约车司机是一场改革“风暴”,对百姓也影响甚大。新规虽然提高了司机和车辆的准入门槛,让网约车有了合法身份,有效保障了出行安全问题,但新规对户籍和车辆的严格限制,必将让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专车司机”身份,导致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网约车应声涨价,老百姓亦将重新面对痛恨已久的“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
面对盼望许久的网约车新规,百姓们只有一声叹息,而这个行业的管理难题依然存在。笔者认为,对网约车的管理既要合法化,同时也要多听取百姓意见,毕竟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方便群众,符合民情民意的改革才不会做无用功。对于网约车这种新兴行业,政府部门不宜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将其限制得太死,设立一个最低标准、列出负面清单即可,剩下的就交给市场来自主调节,希望尚未出台新规的地方多借鉴经验,提出合法又合情的网约车新规。
谢素婵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