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为校园安全撑起保护伞

日前,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 11 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要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学校、家长、社会组织等,就当前我市如何加强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进行了了解。

现象 校园欺凌低龄化趋势明显

近日,一段连平学生遭多人暴力欺凌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开了,在一段长约3分多钟的视频当中,一名只有十多岁的男生不断地遭同学拳打脚踢,还受到了言语上的侮辱,幸好学生并未受伤。记者回访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何校长介绍该事件发生后学校便对该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如今精神状态良好。而该县在前日也召开了校园欺凌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详细部署开展全县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对于这类校园欺凌事件不是偶然更不是个案。记者了解到就读于市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小佳(化名),父母都在珠三角务工,她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佳一直都被同校的三个高年级女生欺负,被使唤去跑腿,稍有不服就会在放学的路上被打,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被打得鼻血直流。因为害怕会被报复,小佳一直不敢告诉老师。而就读于市区某中学的嘉龙(化名)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口角,被其同学叫来的社会人员扇巴掌及脚踢大腿。幸运的是该校值班老师在学校附近路口巡逻时及时发现,才使得该同学未受到更大伤害。

学校 主动防范校园欺凌

“我们学校每年会请专业人士来给学生上防范校园欺凌的教育课,并且每学期还会开展一次大型的校园安全讲座与实践课,将来学校也会继续加强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源城区下城小学政教处副主任李嫚燕介绍说。东埔中学的政教处主任向记者介绍,东埔中学靠近东埔派出所,因此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学校可以与派出所沟通协作,派出所民警也积极配合学校排查,一旦发现学生欺凌和暴力隐患苗头,就及时预防处置。“我们在每周五下午放学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会加强对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校园欺凌的防治。”邱刚表示。

此外,啸仙中学在校园防欺凌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源城区啸仙中学的政教处副主任丁路斌介绍,啸仙中学每周晨会和班会,老师都会开展校园安全课,每个学期有4 节课时是专门为学生讲解防校园欺凌知识。在实践方面,该校与家长一起成立 “家校联动机制”,每周五下午下课后老师、学生、家长要一起做有关校园安全,包括防校园欺凌的社会实践活动。啸仙中学政教处的4 名工作人员更是在每个周五,与5名代表老师一起在学校100 米以内的学校路口进行巡逻。“这个《意见》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无疑是受益的,通过宣传让那些受欺凌而不敢出声的学生感觉有了支撑,勇于诉说,对外也让那些欺凌学生的社会人员受到震慑。”丁路斌说。

家长 及时关注孩子思想情绪

校园欺凌现象的治理需要多方协力,其中,家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次《意见》中就强调了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每次看到小孩在学校被欺负的新闻,都会担心自己女儿在学校是否会被欺负,一直以来中国家长都比较少跟老师沟通,所以只能看看孩子在家里有什么异常了。”上班族黄淑芬女士向记者表明自己的担心,并表示以后将积极跟学校沟通,教育自己孩子注意安全,也教育她不要欺负其他同学。而身在河源务工,孩子在湖北老家的周永发则是表示了担忧,“我的孩子读初二,虽然平时乖巧,也保不齐他不会被别人欺负。”周永发和妻子都在外地,不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变化,只能多嘱咐在老家看顾孩子的父母要好好管教孩子,自己也会多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对于缺教少护、教而不当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的黄先生,回想起那件事就后怕。由于从外省迁来本地,儿子在读小学时因不会说河源方言,只能说着一口普通话被一位同学嘲笑为“外地人”。年少不懂事的孩子便在黄先生与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家里一把水果刀塞进书包,在放学时划伤了那位同学的右脸。“幸好不是很严重,只是皮外伤。但当时我和我妻子着实吓坏了,赶紧领着孩子去给那位学生与家长赔礼道歉,也幸好那家人宽容大量。”从那个时候开始,黄先生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敢有一丝懈怠,并且也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

社会组织 设计防欺凌课程进校园

对于《意见》的发布,河源市源城区明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谢秀玲是非常开心的,在文件刚印发公布后不久她就已经了解过相关内容,她认为这份《意见》未来可以让学校更支持服务中心的社工工作。而且服务中心早在今年8 月份就申报了“爱同行· 防欺凌”志愿服务项目。该志愿项目服务的对象是河源市源城区的外来务工子女,服务中心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走进学校,让学生认识和学习防欺凌知识,让学校重视防欺凌行为。“我们申报这个服务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一套防欺凌课程,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有效应对和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并推动学校完善防欺凌机制。”谢秀玲激动地说。

专家 杜绝根源在学校与家长

这份《意见》落地实施的可操作性高不高? 能不能切实为孩子戴上一份“ 护身符”?广东法开律师事务所主任叶日阳律师给出肯定的答案。“这份《意见》由九个部门联合印发,明确了多元主体的共同责任,并且从‘预防、处置、远期’三个方面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提出要求,体现这份《意见》的专业性、必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叶律师认为即便有九部门互相配合,但杜绝校园欺凌的根源还是在于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家长和学校要及时关心掌握孩子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的变化。而对于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公安部门必要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

本报记者 谢思思



相关热词搜索:保护伞 校园


上一篇:市级森防师资库成立 首批确定13 名教师
下一篇:强化党建培养致富带头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